随着中国社会的日益发展,中国人早已过了温饱线。农村人的吃一顿饱一顿的情况早已成了过去,取而代之的是食物过剩。
中国人传统的艰苦奋斗,辛勤节约的优良品格在我们农村社会里体现的淋漓尽致。但是营养和健身却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普及。中国人在吃上面有个小习惯:不管剩下多少饭菜都留下一顿!就像下面一则新闻一样,其实这就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只是这个观念在某些时候显得可笑。
这位老人种的树上长满了柿子,却因为柿子太多,不忍心抛弃,当做饭吃,最后的结果就是肾结石。很多农村妇女的肥胖原因跟这个如出一辙。
此时很多妇女朋友就有疑问了:我吃的这么荒(意思就是没吃大鱼大肉),为什么还对我的饮食做出质疑呢?先来看看咱们农村的主食情况:
相信各位看到玉米粥并不陌生,甚至是很熟悉的感觉,如果这个并不了解,那么看看下面这个图。
这个是面条,几乎很多农村晚上的主食都是吃这个。还有其他的一些食品,大部分呈现的是粥状。
当然了,这并不是农村人的专利,现在很多城市的人,吃惯了精细的米面,也在尝试那些粗粮,比如芋头,山芋,各种豆类。
有的人就想了,这么营养的东西,为什么会至胖呢?城市人都在吃啊!其实道理很简单,并不是因为本身的粥或者面的热量高,而是你吃的太多导致的能量摄入过高。这个是核心问题,很多农村的妇女溺爱孩子,各种肉类,菜都省给孩子,而自己只喝粥,吃面加咸菜,在你认为自己吃的很荒的时候,根本没有意料到自己吃了多少碗。
这个时候就牵扯到一个营养学的GI值问题,也就是食物进入身体之后生成血糖的一个指数。当你吃的东西,越容易消化,你的饥饿感就来的越快,也就是说如果你中午喝的是粥,摄入的肉类,菜类很少,那么你晚上可能饿的特别快,能一口气喝三碗粥的感觉,这个时候是不是发现了自己的痛点了呢?
高GI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 也就是血糖升的高;
低GI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也慢, 简单说就是血糖比较低。
所以标题所阐述的问题,这个时候已经得到了一个很好的答复,那就是因为你吃下去的粥和面GI值太高,血糖上升过快,胰岛素大量分泌储存糖分,此时饥饿感来的更凶猛,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进食。而粥类,面类GI值普遍较高。
明显看出米面,粥类GI值普遍较高,肉食品GI值普遍较低,所以适量进食肉类,可以更好的控制你的饥饿感,丰富你的营养,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
解决方案:第一就是增加肉类,蛋类,菜类的进食量。第二减少对于粥,面,饼的依赖。第三控制饮食的总体的量,平衡各个膳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