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是生理需要
我不喜欢谈论饮食这个话题,原因很简单:我整个童年和青年时期一直都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
我想给你们讲讲《摩诃婆罗多》中的一则故事。阿施瓦塔玛是圣人朵那的儿子,圣人朵那是俱卢族和般度族的古鲁。由于贫穷,他的儿子阿施瓦塔玛喝不起牛奶。阿施瓦塔玛的母亲把米粉和糖混在水里搅匀给她儿子喝,告诉他这是牛奶。阿施瓦塔玛即是用这种“米粉奶”养大的。后来他成为了俱卢族军队的总指挥。
贫穷的岁月里,我也是一样,吃东西只是为了生存,脑子里完全没有营养的概念。食物本身就滋养着身体,这是生理需要。我不仅在学生时代如此,直到开始教学以后仍是这样。我坚持练习瑜伽,瑜伽指导着我的饮食。
瑜伽第一,食物第二
关于瑜伽练习的饮食方面的书籍有很多。对于他们来说,食物第一、瑜伽第二。但在我看来,瑜伽第一,食物第二。瑜伽练习对于我非常重要,我选择的食物要适合我的练习。
奎师那在《薄伽梵歌》中说:适合于悦性增长的食物具备以下特征:美味、柔软、甘甜、实在、令人愉快,有利于长寿,提高活力、能量,使人健康、幸福、快乐;惰性食物无味、发臭、不净,或者是剩菜残羹。在我童年的时候,并不懂得什么是悦性、变性、惰性食物。为了生存,有什么我就吃什么。但是瑜伽练习滋养了我,让我能一直保持健康,即便我的食物既不新鲜,又没有味道。
我的饮食选择取决于我的练习计划。影响我练习的食物我是不吃的。如果说第二天我要处理什么家庭事务,我可能会练习明天、后天,或者昨天的体式,并调整我的饮食,使第二天的练习不会受影响。我的身体系统不能接受烫的、刺激性的、辛辣的食物。尽管是所谓的好的食物,我也只选择适合于我的身体和我的练习的那些。
如果只吃清淡食物,或者每天的膳食安排都一样,只吃同一个类型的东西,可能会导致身体虚弱。体式练习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每天身体需要哪些食物。有时候我们的身体系统需要流食,有时候需要吃甜的或者咸的东西,这都取决于身体的需要。
瑜伽的练习规范饮食
我的饮食就是印度的大众饮食。我是素食主义者,白天主要的食物就是大米、一种蔬菜、酸奶加蜂蜜,晚上喝牛奶,吃薄煎饼和蔬菜。我觉得我的身体系统并不需要太多粮食。正是瑜伽的练习规范了我的饮食,所以我在食物方面并不挑剔。
不可能只有一种食物适合于瑜伽练习。《哈他瑜伽之光》中说:不要吃的太多(atyahara)。不到饿的时候不要吃,不到看到食物会流口水的时候不要吃。不要吃身体系统不需要的东西。有些人说闻到香味的时候就开始流口水,但是练习瑜伽的人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你可以自己试验一下。有规律地认真练习体式和调息数月以后,你最爱吃的菜,即使摆在你面前,你也能保持淡定了。停止练习八天,开始失去纪律,旧习复发。保持有规律练习期间,消化系统受到刺激,练习者的食量会比平时减少。瑜伽练习过后,身体不再需要那么多燃料。在瑜伽练习过程中,就连新陈代谢都会变成悦性。通过瑜伽练习,我们享受食物但不纵欲。如果练习中断,那么对食物的沉迷又会重演。
选择适合瑜伽习练的食物
关于调息,斯瓦特玛拉玛在《哈他瑜伽之光》第二章中说:人要吃ksirajya bhojanam——用牛奶和酥油烹饪的大米。学习调息的时候,他建议吃用牛奶和酥油烹饪的大米。这种食物不仅属于悦性食物,还适于人体系统。练习体式会在体内产生热量,调息会引起干燥。这种热量和干燥可以通过牛奶和酥油(纯净黄油)这样的食物很好地平衡,因为这种食物不仅能够润滑人体系统,还能作为练习所需的燃料。
斯瓦特玛拉玛在第一章体式中说:在yama(禁制)训练中,最重要的是mitahara——均衡饮食。Mitahara意思是均衡饮食,可以解释为susnigdha madhura aharah ——甘甜与润滑。
练习后弯体式的时候,如果感觉想呕吐或者胃痛,那说明不是食物没消化,就是昨天晚上吃的东西不适合后弯练习。那么如果想要继续练习瑜伽的话,这种食物就不能再吃。
如果感觉疼痛或者僵硬,我们的运动就会受限。同样地,如果我们的生理层限制了运动,那说明不是我们吃多了,就是吃的食物没有消化。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哪些食物是适合我们的。
如果感觉想呕吐,那就停止练习。如果胃里或者心脏有灼烧的感觉,就要做能够终止这种灼烧或者呕吐感的体式。但不要去追究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后弯体式中,辣椒会对人体产生刺激。吃了辣椒就只能牺牲当天的练习。要想尽量减小这种灼烧感,就只能改做仰卧体式,尽管我们不应该用仰卧体式作为替代练习。这只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权宜之计的调整。真正有纪律的练习会改变饮食习惯,形成瑜伽饮食。重口味的食物会让大脑变得迟钝,而瑜伽需要敏锐的大脑来观察吸收各种变化。
健康的饮食习惯
《歌者奥义书》中说:头脑由食物构成(annamayam hi saumya manah)。《奥义书》中说:食物分为三部分。最粗的部分成为粪便,中间部分变成肉,肉转化为身体的七组织(sapta dhatu),最精微的部分形成头脑。《奥义书》中的这个说法足够我们了解——心是由食物构成的。想要在练习瑜伽时保持敏锐、警觉,我们就必须改变饮食习惯。
人生而具有思考的能力。心念、大脑、智性,这是思考的能力。思想在思考过程中萌生。改变饮食习惯很容易。我听说,就连希特勒都是素食主义者。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也是素食主义者。同为素食主义者,为什么希特勒性情暴力,而甘地对一切都奉行非暴力的主张呢?为什么素食没能改变希特勒的心呢?
就健康而言,素食是有好处的。素食当然比非素食洁净的多。《奥义书》说的不错,它说:先看看一个人的粪便是否正常,因为根据阿育吠陀的理论,便秘的人容易生病。便秘是很多疾病的病因。首先,如果肠子运动正常,那么就获得了一半的健康;其次,选择能够滋养身体七组织(sapta dhatu)的食物:饮食之精华、血、肉、脂肪、骨、骨髓及精液;再次,身体最精微的部分用于构建我们的智能。因此,你要学会平衡适合于练习的食物。
现代科学讲究蛋白质、钙、碳水化合物等等。人体系统究竟需要多少蛋白质,没有人能说得清。如果系统中的蛋白质不但没有被消化,反而积累起来,就会引发疾病。在印度,过多油脂类食物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会引发肥胖症、糖尿病等等。
作为瑜伽练习者,你可以通过练习研究、观察对身体造成的反应,进而判断哪些食物适于练习。
我们吃的东西要能够培养我们的心念,以达到生命中更高的目标。不同的饮食习惯会造成不同的思维方式。食物的不同味道不仅使舌头丧失纪律,还会影响到我们的心念,使之沉迷于味道之中。
如果只是出于身体健康的考虑,我们可以在有节制的前提下享受各种食物。如果想要寻求精神层面,那么除了胃口,我们还要考虑味道。思考过程不可以受到阻碍。我们的食物不可以一天一换。我们吃东西不是为了味道,而是为了生存。
内在的神
前几天普尚给你们讲了一个故事。毗耶娑站在雅穆纳河河岸。几名挤奶的妇女抱着牛奶罐想要过河,但河水泛滥,她们只好等着。毗耶娑看见牛奶罐里面盛满了牛奶,于是饥饿的他找她们要牛奶喝。她们把牛奶给了他,然后惊奇地发现他一瓶一瓶全部喝光了。然后Vyasa(毗耶娑)大声说:“如果我刚刚喝下的牛奶能够让我心中的那罗延天(主毗湿奴的名字,主毗湿奴作为内在的神,住在每个人的心中。)满意,雅穆纳河就会开一条路,让这些挤奶的妇女过河。”这时她们意识到:他不是别人,正是毗耶娑。毗耶娑真的很饿,他喝光了所有的牛奶,并且确信需要牛奶的正是内在的神那罗延天。这是真正的饥饿,并非贪婪。奎师那神在《薄伽梵歌》中说:aharn vaisvanaro bhuva praninam dehamasritah——我是火,外斯瓦那茹阿,我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胃里。
《哈他瑜伽之光》也将mitahara(均衡饮食)定义为:bhujyate sivasamprityai mitaharah sa ucyate ——一个人吃东西的时候,要想着吃东西的人是湿婆——内在的神,而不是他自己。
所以,作为瑜伽练习者,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不到饿的时候不吃东西,食量只为满足生存需要。
这就是我的活法。否则,病人吃什么、健康的人吃什么,就需要规定了。饮食可能取决于经济条件和地域条件;可能取决于人的身体构造;可能取决于人的要求、年龄、消化能力;可能取决于人的心智能力。作为瑜伽练习者,你要开始观察内在发生的细微变化,进而了解吃什么练什么能使自己精力充沛,不会无精打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