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百姓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全民健身意识越来越强,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花钱买健康”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十年前,白领的万元健身卡更多是身份的“炫耀”,如今,加入健身俱乐部为自己的健康理性投资,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把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我们需要掌握全民健身参与者的大数据,并且要不断更新。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主任金华省去年底在北京2014中国国家职业健身教练专业大会做主题演讲,从健身会员和健身教练双视角调查研究,披露了第一份中国健身教练职业发展报告,调查采集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沈阳、郑州和成都的2206个有效样本,调查维度设计丰富。记者在京随机采访健身俱乐部会员和职业健身教练,也验证了报告有较强的置信度。
消费者健身行为动机
健身动机为主 社交动机为辅
国内各种规模的健身俱乐部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健身房开到办公楼下,开到了家门口。有氧健身操、肌肉健美等等项目得以广泛的发展,经过十年的发酵,健身俱乐部不断派生出五花八门的新健身项目。健身者走进健身房也动机不尽相同。
50多岁的清华大学刘杰博士,最初因为体态显老走进健身房,2005年至今几乎没有间断,现在身形健美,看起来像40多岁,体力充沛,自我感觉也年轻。27岁的白领马小姐,工作压力大,运动不足睡眠差,3500元在家门口买了健身卡,跑步机加游泳,两个月下来身体状况改善明显。40岁的北京媒体人温女士,天气好就在户外跑几公里,雾霾天就进健身房,持续坚持健身效果不错。
调查显示:健身者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占到65%,其他动机包括塑造身形、降脂减肥、缓解压力和结交朋友。形成了专业健身动机为主,社交动机为辅的格局。这和健身会员身体状况总体不甚理想的数据相契合。
调查数据显示,会员中亚健康者,经常疲劳和体质很差,力不从心者分别是56.07%和16.37%,两者相加接近了八成。只有27.56的健身会员自觉很健康,精力充沛。但是健身会员走进健身房后,相当多的人科学健身知识不足,很熟知健身知识的仅占10%,非常不熟悉的占3%,其他人一知半解。“这种情况与互联网时代信息发达有关,健身者或多或少从网上获取一些健身知识,但并不系统。”中体健身会的高级健身教练大龙说,“有的会员,某些健身知识比教练多,但他们缺乏自身经验的积累”。
调查发现,高收入会员健身动机,缓解压力排在了第一位,增强体质落到最后一个动机因素。一年以上的老会员,以缓解压力和结交朋友为健身动机的占到四成,我们发现,走进健身房第一目的是强身健体,而扩大社交,缓解压力也在其中了。
健身教练为兴趣选职业
健身强体动机会员 满意度相对更高
健身俱乐部红红火火,健身教练职业也就应运而生。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职鉴管理部主任罗军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全国已经有14000多人获得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2014年有1.5万多人申请参加认证考试,7000多人考试合格,认证通过率约为50-55%,健身教练职业认证并非强制性,但是对于规范健身行业,提升教练职业能力的作用,得到市场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
既然大部分的健身会员对如何科学健身水平知之甚少,对专业的职业健身教练应该有很大需求,但聘请一对一职业教练的为什么不多?
调查显示,会员中聘请私人健身教练约占33%,不选择健身教练的为67%。不聘请健身教练的主要因素是费用太高,占35%, 11%的会员曾选过教练,认为效果一般,也有人自认为了解科学健身,没必要请教练;无请教练的意识,对教练不了解不信任的分别占16%和25%。
是我们的职业教练不够好吗?调查发现,中国目前的健身教练专业服务规范达标率达到80%,满意度评价得分87.48。尤其是以健身为专业目的的会员,满意度相对更高。一旦会员聘请了教练陪伴指导健身,续签教练课程的意愿还是相当强烈的,83.84%的学员会选择续签,不续签的仅为16%。续签教练课程的排序比例,依次为降脂减肥、缓解压力、增强体质、塑造身形。
健身教练自评处于满意水平,健身教练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指导师。教练级别越高,对工作满意程度和收入也越高,成正比关系。为什么健身教练选择这个职业的,首要原因是对健身有兴趣,比例达到91.65%,这表明健身教练热爱岗位,队伍稳定。贪图薪酬高与工作时间自由的仅为12%和10%,
高级健身教练大龙告诉记者,“健身教练其实蛮辛苦,按照会员的需求,一周工作排的很满,一周双休是奢望。”但从业教练8年的大龙,对健身教练颇有职业成就感,“自己健康生活,也帮助会员健康生活,很幸福。”“越来越多的朋友、同学经常向我咨询关于健身专业知识,朋友越来越多,我的小宇宙快乐地燃烧!”
教练是服务输出的载体
行业竞争激烈压力大 如何“活好”是课题
健身行业在中国高速扩张发展,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与百姓对健康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不断升级,10年急速扩张,成就了目前健身产业这一庞大市场。然而想要分食这块大蛋糕也不容易,在北京、上海等、深圳等一线城市,健身俱乐部之间的竞争已异常激烈,俱乐部卷款关门报道也偶见报端。
中体健身管理公司市场营销部总监付晓红女士说:“北京一些繁华商圈,两三公里之内通常有好几家健身中心,在软硬件设施基本趋于一致的同时,竞争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价格战很激烈,盈利水平深受此影响。像中体公司这样成立较早,在全国开办经营着几十家健身房,规模在全国位列前三甲的健身俱乐部也倍感竞争压力。直面竞争,我们‘活着’”。如何活的更好些?付女士说,我们不仅仅要满足会员基本服务需求,更需要提供个性与差异化服务,力求做到精品的服务。
健身教练站在行业的最前端,健身教练是俱乐部输出服务的载体,健身教练直接面对用户,俱乐部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健身教练的竞争。健身行业的知识更新快,健身教练需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才可以及时地把更新的东西告诉学员,协助学员更快地达到目标。提升俱乐部内部的管理水平,才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会员,而不是流失会员。如何提高客户对健身教练价值的认知,是健身俱乐部提高管理水平的新课题。大龙教练和刘杰博士在采访中都同意一个观点,目前中国的健身教练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不少差距,需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能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健身课程,就是最好的教练。
大众健身作为一个朝阳服务业,前景可期。有专家分析,未来中国健身市场将从单一的经验管理型,向专业技术管理型转变,能够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设计相关服务项目,服务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健身俱乐部,将在竞争中胜出,连锁化经营将进一步成为健身市场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