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你的目标是增大肌肉块还是刻划肌肉线条,都需要学会调控七大训练要素。
从踏入健身房那一刻起,就没有人愿意表现平平。不论是为奥赛或自己的首次参赛而积极备战,还是只为在朋友聚会时让人刮目相看,你都是在追求自己梦寐以求的目标,为了这样的目标,你愿意不断地重复一组又一组训练、尝试不同的训练方法。
不同的训练要素可以组合出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你不禁要问:有没有可以帮助我实现目标的完美训练计划呢?我应该做哪些动作?重复次数、组数应该是多少?能否让我在减去多余脂肪的同时不会损失宝贵的肌肉?
好消息是,的确存在这样的训练计划;坏消息是,或许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为你找到最合适的训练计划。
翻开第一本健美杂志时,你可能会因为发现罗尼·库尔曼的背部训练计划或者乔·卡特的腿部训练方法而欣喜若狂,自以为找到了成功秘诀。但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你会发现其他优秀选手的训练方法可能与此完全不同,到底谁的训练方法才是最棒的呢?其实,答案很简单,不可能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训练方法,每位选手都是在不断尝试不同方法、器械之后,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你也不能例外。
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时,需要考虑七大要素。
1.训练频率
你是准备一周三练、一周六练,还是每天练两次,或是一次训练课就练完所有部位?读完要素2后,你会得到部分答案。
2.不同部位的训练频率
六届奥赛冠军多里安·耶茨每块肌肉的训练间隔是7?8天,而八届奥赛冠军罗尼·库尔曼则是每块肌肉每周练两次。也有很多优秀选手某些部位的训练频率和他们不同。所以,不同的训练频率你都可以尝试,然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3.分化训练模式
你是计划进行两天分化训练、三天分化训练,还是六天分化训练呢?你是准备将整个手臂肌群都放在一个训练日锻炼,还是将其进行分化训练呢?同样的问题也适用于其他肌群。
分化训练模式范例
时间两天分化练习三天分化练习四天分化练习五天分化练习
第一天胸、背、肩胸、手臂胸、肱二头肌胸
第二天腿、手臂腿腿手臂
第三天休息肩、背肩、肱三头肌腿
第四天重复休息背肩
第五天重复休息背
第六天重复休息
第七天 重复
4.训练动作的选择
同一个部位可以尝试不同的训练动作。比如,可以用平板哑铃卧推替代平板杠铃卧推。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当两个训练动作针对的肌群一致时才可相互替换,比如,平板卧推就不能替代上斜卧推,因为上斜卧推主练上胸部肌肉,而平板卧推则是主练胸肌的中下部。
训练动作替换范例
目标动作替换动作
平板杠铃卧推平板哑铃卧推
深蹲史密斯机深蹲
杠铃弯举上斜哑铃弯举
俯卧腿弯举坐姿腿弯举
耸肩直立划船
颈前下拉引体向上
坐姿划船单臂哑铃划船
站姿哑铃侧平举单臂绳索侧平举
双臂下推窄距卧推
5.每个部位的训练组数
有些选手走的是高强度训练路线,负重量大,组数少,他们每周每块肌肉的训练组数屈指可数;而另一些选手每块肌肉的训练组数则是每4?7天12?20组。决定训练组数的主要因素是每块肌肉准备锻炼的频率。一般来讲,肌肉锻炼的频率越高,训练时设定的组数就应该越低,这样可以保证肌肉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6.每组重复次数
你是否曾听说过重复次数“过百”?这样高的重复次数足以使整个肌群都颤抖起来,而另外一个极端的例子则是重复次数仅1次,力量型选手们经常使用这样的重复次数来提高肌肉力量。那么,重复次数到底应该设定在什么范围呢?
理论上来讲,1?100次之间都是可以的。但比较常用的重复次数是6?15次。在训练几个月之后,你就可以尝试金字塔训练模式,即开始时使用轻重量做较多次数,然后逐渐增加重量并减少重复次数。但这也并非一成不变,你可以自行调整。
7.高强度训练法则
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你将需要使用强迫次数、递减组、超级组、巨型组等训练法则来提高训练强度。你也可以通过改变其他因素来提高训练强度,比如缩短组间休息时间或提高动作速度等。
常用高强度训练法则
强迫次数训练法
力竭后让训练搭档施予最少的协助,帮助你再多做几次动作。
递减组训练法
力竭后降低负重量继续训练。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哑铃或可调重量的器械练习,因为这些器材可快速、安全地调整重量。
超级组训练法
一个动作做完后立即做另一个动作,中间不休息。
巨型组训练法
把4个以上的训练动作联合在一起做,中间不休息。
建议
读完这篇文章后,切勿对自己目前的训练计划进行大幅改变,最好是每次只改变1?2个训练要素。比如,当你决定对某块肌肉进行少组数、快速度的刺激时,这时就不要再去改变每组的重复次数以及这块肌肉的训练频率。如果一次改变的训练因素太多,其结果就是分不清是哪个因素的改变起到了积极作用,哪个又根本没起作用?
要善于分析,新的训练计划是否真的有效?哪些改变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训练如同生活,在尝试新的事物之后,就要评价其结果,留下好的,舍弃坏的。训练方法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即使采用的训练方法“不入主流”,但只要对自己有效,就是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