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液的排出是对体温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水合状态越好,越容易出汗,随着运动者的逐渐脱水,出汗速度也会减慢,体温上升,所以,运动时补充水分非常重要,但在运动时出现口渴时才开始摄入液体,将无法在运动中恢复到充分的水合状态,口渴的机制也明显推迟了运动员的水分摄入,因此无论是否感觉到口渴,都应该有计划性的补充液体。
而对于常人来说,排汗率的高低多少直接说明了耐热能力的高低,通常,体脂水平较高和身体较差的人群,以及儿童(汗腺较少)的耐热能力较差,脂肪会阻碍散热,所以这部分人更应该保持充足的水合状态。
水合状态:
运动时机体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体温升高,而出汗是运动机体散热的一条重要途径,尤其是当训练者在炎热而湿闷的环境中剧烈运动时,排汗率可超过2L/h,有些训练者的排汗率甚至大于3L/h。长时间的运动导致的出汗可造成人体内水和电解质代谢平衡的紊乱,它不仅影响细胞和系统的功能,而且还会降低人体运动能力。即使是很少量的脱水( 脱水1%),也会增加心血管系统压力,使心率的变化与运动强度不协调,并且限制了人体从收缩肌肉传送热量到体表散热的能力而使体温升高,导致运动能力下降。因此,在运动过程中采取适宜的补液措施可以帮助消除和减轻水及电解质平衡紊乱对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但补充什么样的液体更为有效的提升水合状态?通常的建议是运动饮料,是什么因素决定了运动饮料对于长时间运动高强度训练者更为有利的原因?
持续时间在1小时内中等强度的运动时,可只补充纯水。持续1小时以上高强度切天气较热,或者排汗较多的情况下,则推荐含糖的电解质饮料;
运动饮品并不是随时都有利于人体的,在没有运动或大量流汗的情况下,是不适宜饮用运动饮料的。因为这类饮料中含有钾、钠、钙、镁等电解质,如果人体没有损失过多的电解质,饮用运动饮料就会摄入过多的电解质,需要由水分将他们排出体内。对于一个肾脏机能正常的人来说,这不是问题;但当肾脏功能异常时,就会加大肾脏的负担,容易造成钠等成分的滞留,引起水肿。过量的钠元素还会增加心脏的负荷,引起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的人群也应该特别注意。另外,2岁以下的儿童也不宜饮用运动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