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健康的“隐形杀手”,高血压的可怕之处在于你没有出现脑、心脏、肾脏等器官以及血管的病变之前,往往会忽略它的存在。更令人担忧的是,根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的调查,我国几乎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高血压,而其中大约1.38亿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中招”……
28岁的苏先生是某上市公司的技术骨干,平时工作压力非常大,今年公司业务扩张之后更是少有休息,平均每周就有2天在出差,熬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偶尔感觉头痛也没太在意。今年“五一节”前夕,准备加完班好过节的他突然感到下肢麻木、头痛、头昏,于是卧在沙发上休息。没想到,他再次醒来时已经到了医院的抢救室里。经诊断发现是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还好送医及时,他才幸免于难。
由于血压是逐渐上升的,人体会有一个耐受的过程,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和苏先生一样,在高血压还没有造成血栓、脑出血、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肾功能损伤等情况之前,表面上都看不出来。因此,我们要敏感地捕捉身体发出的信号:当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如果感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就该关注高血压的问题了。
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指出:“血压高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不控制。”专家建议,所有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而高血压高发人群则应半年测量1次血压。
哪些人容易被高血压“找上门”?
1.家族有高血压病史的人:如果父母有高血压,子女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患高血压。
2.吃盐重的人:吃盐过多的人因为高钠摄入,会使血压升高。
3.吃得太油腻的人:食用动物脂肪过多的人,比食用植物油、鱼油的人更容易患高血压。
4.体重超标的人:肥胖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直观地来说,体重超标的人因为体内脂肪堆积,外周血管压力增大,从而直接导致血压升高。
5.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的人:吸烟会使心率加快,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饮酒量与血压的升高也呈正比关系。
6.长期精神紧张的人:从事的工作需要长期高度集中注意力、长期高度精神紧张、或者长期受噪音刺激的人更易患高血压。
如何预防高血压?
低油低盐、合理膳食
正如上文所说,吃得太咸、太油腻和身体太胖都容易引发高血压。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日常健康的饮食应该遵循多菜少肉七分饱的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肉和荤油;每餐以七分饱为佳;吃清淡、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每天盐的摄入应该少于6克。而诸如酱油、辣酱、甜面酱、榨菜、酱萝卜、香肠、腊肉等食物中也含有较高盐分,控制盐摄入量时可不能忽略了它们。
此外,研究发现,常吃富含钾、镁、碘和锌的食物,有降压和保护心脏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含钾高的食物有:柑橘、苹果、杏、红枣、葡萄、花椰菜、大豆、黑豆、菠菜、土豆、家禽类、鱼和瘦肉;含镁高的食物有:各种干豆类及鲜豆、苋菜、桂圆、豆芽等;含碘高的食物有:海产品类、海带、紫菜等。
规律运动“三、五、七”
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爬楼、登山、健身操等有氧远动比过于激烈的对抗性运动更适合预防高血压。运动应该掌握“三、五、七”的原则,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三”指每天步行3千米以上,时间在30分钟以上;“五”指每周要运动5次以上;“七”指运动后心率加上你的年龄约等于170,这样的运动量才适中。
戒烟限酒、喝点茶
烟叶中的尼古丁会让神经兴奋、加快心率,同时也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还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使整个血管逐渐硬化。同时由于吸烟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从而降低血液含氧量,使动脉内膜缺氧,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人和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戒烟。
根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推荐:成年男性每日饮用的酒精量应少于25克、成年女性每日饮用的酒精量也不超过15克。血压升高或者是体重超标的人更要少喝或不喝酒,可以用饮茶代替喝酒。普洱茶由于经过发酵,形成了独特的活性成分组合,这些成分赋予了普洱熟茶降血脂、减肥、降压等多种保健功效。若选用由优质普洱加上珍品陈皮搭配而成的陈皮普洱茶,不但可以消脂解腻,更可以健脾暖胃,帮助身体减轻负担。
规律睡眠、稳定情绪
情绪的波动导致的血压升高非常明显。因此,保持稳定的情绪至关重要。情绪的稳定来源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强大的抗压能力和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心理素质。平时应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晚上23点前入睡、中午20分钟午休有助于缓解压力,稳定情绪。而听听舒缓的古典音乐、养花、练习书法等有益健康的活动,也有助于让自己平静下来,稳定情绪,降低血压。
备注:高血压,是指人在平静时测量到自己的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 mmHg(记作140/90mmHg)。研究发现,血压在140/90mmHg范围内的人,如果合并有糖尿病、吸烟、心室紊乱、高血脂等情况,引发脑中风和心肌梗塞的风险是单纯高血压患者的40倍。为更进一步减少未来心脑血管问题的发生,在控制血压之余,还要注意控制血脂和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