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体能训练计划必须具备四个要素:密度、强度、时间及形式。这些要素是密度、强度、时间及形式。
1 体能训练计划的密度 大运动量的身体训练应该每星期进行三到五次。为了取得最好的效果,主官必须力争每周安排五天身体训练。理想情况下,为了提高体能水平,心肺功能、肌肉耐力、肌肉力量以及柔韧等素质的训练每周至少应该安排三次。以力量训练为例,为了取得最佳效果,应该为士兵安排每星期至少三次力量训练。如果一个星期中的三次训练分别安排心肺功能训练、肌肉耐力训练、柔韧训练,那么,这三种素质中任何一种都得不到发展。
经过仔细设计与安排,可以制订针对体能训练计划,这份计划对体能的所有内容都 “一视同仁”,全面发展。下面举例说明。
第一周,周一、周三、周五安排心肺功能训练,周二、周四安排肌肉耐力和力量训练。第二周,安排调换过来:周一、周三、周五安排为肌肉耐力和力量训练,周二和周四安排为心肺功能训练。在每次训练中都安排了伸展练习以提高柔韧性。以这样的方式坚持每周五天训练,将能够平衡地发展肌肉耐力、力量以及心肺功能。在完成训练日/恢复日原则的前提下,某些肌肉训练和心肺功能训练可以安排每天进行。例如,如果周一、周三、周五安排大负荷的跑步,在周二和周四也可以安排跑步。但是,周二和周四跑步的强度或距离或时间或者这三者都应减少以有利于恢复。只要训练时间足够,训练方法得当,体能的所有组成部分都可以通过每周三天的训练得到提高。但每周五天训练的效果要比每周三天训练的效果好得多。只要不违反训练原则,还可以尝试许多其它的方法,制订出满足完成任务所需的训练计划。这些训练计划有良好的营养做保障时,更能促使保持良好的体能。
2 体能训练计划的强度 所有的训练在准备活动阶段以及整理活动阶段都应安排伸展练习。
训练中最主要的问题是适宜的训练强度。训练的强度依练习的形式而改变。在以提高心肺功能为目的的训练中,练习必须全力以赴,以将训练心率提高到心率储备的60%到90%的水平。体能较差的个人应该以心率储备的60%这样较低的训练心率为训练的起点。对肌肉力量与耐力训练而言,强度指的是在某一特定练习中克服最大阻力的百分比。在确定力量训练的强度时,依据最大重复量 (简称 “RM”)是更为简便的方法。例如,10RM就是能正确举起10次的最大重量,8-12RM是能正确举起8-12次的最大重量。 "正确"意指不借助其它肌肉群的助力,如;猛拉、弯屈或扭动身体等方式,而是将重物以正确的方式平稳地举起。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果他想提高肌肉力量与耐力两方面的能力,8-12RM是最合适的强度。
如果主要是增强肌肉力量,应选择在肌肉力竭前能重复举3到7次的最大重量,即力量训练应选择3-7RM 的强度。另一方面,如果主要是增长肌肉耐力,应选择12+RM。当采用12+RM作为训练强度时,每组重复次数就多了,时间越长,肌肉耐力的提高就越明显。但是,重复次数越多,力量的增长就越少。例如,如果一个人以能够重复100次的重量,即100RM,作为训练强度,他的肌肉耐力将非常显著地增长,而肌肉力量却收效甚微。所有的练习在准备活动阶段以及整理活动阶段都应安排伸展练习。伸展幅度应尽量超过通常的运动范围,这时会有轻微的不适,但不应有痛感。
3 体能训练计划的时间 与训练强度一样,训练所需的时间也依练习的形式而定。但至少应保证20-30分钟一定强度的练习以改善心肺功能。进行肌肉耐力与力量训练时,练习时间与练习中的重复次数成正比。在足够阻力的情况下,使肌肉全力以赴的8-12次的重复量能够同时发展肌肉耐力与力量。有了进步后,每种抗阻力练习重复2一3组就可获得更大的力量。柔韧练习或者说伸展练习应该根据练习的内容进行安排。在准备活动中,例如在跑步之前,每个伸展动作应保持10-15 秒。为了提高柔韧性,最好在整理活动中做伸展练习,每个伸展动作保持30-60秒。如果增强柔韧性是主要的目标那么每个星期应至少安排一次柔韧性的专门训练。
4 体能训练计划的方式 这里指的是练习的形式。当选择练习形式时,主官应该遵循训练的专门性原则。例如,为了增强士兵的心肺功能 (2英里跑中体现的主要素质),主官应该让士兵们做提高心肺功能的练习。 根据要求 "量体裁衣",制定训练计划。为了提高成绩,基本的要求是:必须根据需要发展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专门的练习 、项目或技能进行训练。例如,为了在俯卧撑方面有所提高,必须进行俯卧撑的训练。其它任何练习都不会比此奏效。
5 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 在参加有组织的身体训练、部队体育竞赛或大运动量训练之前,一定要做好身体上的准备。准备活动有助于预防损伤,最大限度地提高成绩。准备活动提高机体内部的温度和心率。当心脏、肌肉、韧带以及肌健作好运动准备后,受伤的机会将会减少。准备活动应包括原地跑或慢跑、伸展活动、柔软体操等活动。准备活动应持续5到7分钟,安排在心肺功能训练或肌肉耐力和力量训练之前。做好准备活动之后,可以进行更大强度的训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