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朋友问:为什么中国田径运动员普遍没有肌肉?真的如他所说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可以随手举出许多例子来,比如专攻100米、200米或者4乘100米接力的省队或国家队的选手,都肌肉发达,肌肉量明显高于普通人。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认为中国田径运动员“普遍没肌肉”呢?
什么是田径运动,有哪些常见项目?
田径,就是以走、跑、跳、投掷等运动内容为主形成的运动项目的总称。常见的田径运动有:跳高、跳远、铅球、标枪、各种不同距离的跑步项目等。根据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的规则,共设有32个单项运动,其中跑步类项目就包括了100米、200米、800米,直到5000米等,还有障碍、跨栏等。除此之外,还有跳高、跳远、撑杆跳、铁饼、标枪等运动。
诸位看官回想一下在电视上看过的各类田径比赛节目会发现,虽然都是田径运动员,但他们的体型差异非常大。比如:男子100米比赛的选手,肌肉都异常发达;投掷类运动的选手,虽然体型魁梧,但由于体脂率较高,所以看上去肉壮肉壮的,远没有100米短跑选手看起来精壮;而参加3000米障碍、5000米跑或者更长距离跑步比赛的选手,一定是四肢纤细的轻盈体态。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在中国田径运动员中也是如此。比如100米短跑名将苏炳添和他的短跑队友们的体型和肌肉就非常发达,曾经的女子铅球名将隋新梅的身材也很健壮,但中长跑运员、竞走的运动员,无论男女都非常瘦,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可见,“中国田径运动员普遍没肌肉”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怎样锻炼,就会形成怎样的体型。
为什么同样都是田径运动员,体型差异、肌肉发达程度会大相径庭呢?因为每个人的主攻训练项目不同,不同的项目会对身体产生不同特点的刺激,从而形成不同的体型。即便是普通人,也受到这一规律的左右。
普通人之所以会发胖,是因为许多人缺乏运动锻炼,同时摄入的高热量、高碳水(尤其是精制碳水)、高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的食物过多。缺乏锻炼导致肌肉含量低,因为身体认为不需要过多的肌肉已经可以应付日常活动的需要;饮食无控制,导致摄入的热量无法消耗掉,从而以脂肪的形式堆积在体内。因此,随着年龄增长,普通人发胖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一件事。
再看不同项目的运动员体型,也和主攻项目的特点有很大关系。100米这样的短跑项目,要求运动有很强的爆发力,长期训练之后,臀腿特别粗壮,不仅能提供很大的向前推力、爆发力,也能提供更快的交替步频。而且在日常训练中,也需要加入相当多的力量训练内容。
而长跑运动,距离越长,运动员的身材就越苗条,比如5000米、10000米跑的选手,或者再看一看马拉松和50公里竞走选手的身材,他们与短跑、铅球类选手的体型,完全是两种类型的体型。
基本规律是:越是追求力量、短时间速度、爆发力的项目,就越依赖肌肉的爆发力和力量的表现,运动员的体型就越有肌肉感、肌肉就越发达;越是长时间、长距离、与爆发力和力量无关的运动,运动员的体型就越苗条。
为什么不少人会认为“中国田径运动员普遍没有肌肉”呢?
其一,每个人对运动项目的认知会有偏差。田径项目有很多,对于偏爱观看中长跑运动项目的人来说,就产生一种印象,中国运动员偏瘦。事实上,从事同样中长跑运动项目的外国运动员也一样很瘦。只要全面了解和观看各种田径比赛项目,很容易就可以消除这种误解。
其二,不同的观看方式产生的视觉差异。当我们在电视上看到某个运动员的身材“肌肉量刚刚好”,正是大多数人喜欢的那种体型时,如果有机会见到这个运动员本人就会发现,现实观看的肌肉发达程度要比电视、手机视频、照片上看到的大得多。因此,当你觉得某个中国田径运动员“没什么肌肉”时,现实中他的肌肉围度很可能超出你的预期。如果你的朋友中有肌肉男,不妨让他拍一段视频或一张照片,你可以比较一下,就会发现由于媒介物不同造成的视觉差异。
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人民身体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中国运动员的体型呈现出高、壮、强的特点,一点也不比欧美运动员差。多看一些以力量、爆发为特点的田径项目,你一定会发现越来越多的肌肉发达的中国运动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