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恭祝北方的同学今日小年快乐,南 方的同学明天小年同乐!
春节在即,我所在的北京气温回升,想必同学们已把减重减脂提上日程,说道减重最关心的应该就是:到底怎么吃,才能吃得少还吃得饱?
之前我们介绍过可以让你吃更饱的几大绝招:
怎么吃,更饱腹?
高蛋白 低GI 多纤维
有童鞋说了,高蛋白多吃肉还好理解,可是GI高还是低,纤维多还是少,实在很难判断啊……有没有更简单的,一看就知道是不是饱腹食物的方法啊?
嗯,今天我们就来教大家一招更简单的饱腹吃法:跟着食物质感走!
· 食物质感,是什么?·
先说食物质感指的是什么?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体积、同样热量的一杯白粥和一杯含糖饮料,粥就是食物质感相对较厚重的,而含糖饮料就是食物质感相对很稀薄的。
从入口的口感上区分:一般食物质感比较厚的,多是浓稠黏状的粥羹样食物;而食物质感比较薄的,大多数清澈状的液体饮料。
质感厚 质感薄
粥 稀饭
酸奶 牛奶
果昔 果汁
汤羹 清汤
PS:固态食物也可以一样推理:口感清爽的相对质感薄,口感厚重的质感自然也厚。
那食物质感又是如何决定饱腹感的呢?简单说:食物质感越厚,相对饱腹感一般就越强!
大家回忆一下,如果在你吃饱饭后,让你再喝一碗粥或者一碗浓汤羹,大多数童鞋应该是想想都觉得塞不下的;
可是让你吃饱后,再来瓶饮料?明明热量可能比粥还要高,基本上所有的人都能麻溜儿喝下肚,喝完了也不觉得撑得慌吧……
· 看起来不一样,就会影响饱腹感?·
有童鞋说了,那粥和含糖饮料,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啊!不单质感不一样,碳水也有区别啊!
好的,那我们再来看看,一样营养素,只是食物质感不同,对你的饱腹感又有怎样的影响?
来看一个有意思的实验,科学家提前准备了4种不同的能量饮料(所含热量、所含营养元素、食物质地又都所不同):
4种能量饮料·详情:
LE :低热量饮料(350kJ)
H** :高热量饮料( ≈1200KJ)
HP-:高蛋白(44%),但食物质感低,质地像果汁
HP+:高蛋白(44%),食物质感也高,像奶昔
HC+:高碳水(80%),食物质感高,和HP+的食物质感一样
- 4种饮料所含的具体营养素:
然后科学家对比了被试者在进食这4种不同的饮料后,后续午餐的热量摄入变化,并借此评估了食物热量、营养元素和食物质地对饱腹感的影响 ①。
结果表明:
1 食物所含热量越高,相对饱腹感也就越强;
2 食物质感,相比所含营养素,对饱腹感的影响更大!
HP- VS HP+,都是高蛋白、等热量,食物质感厚的,饱腹感更强;
HP- VS HC+,等热量,食物质感比营养素对饱腹感作用更强;
HC+ VS HP+,相同质感,虽然营养素不同,但饱腹感很接近。
也就是说,不管你吃的食物主要组成是什么,食物质感更厚的,饱腹感都相对更强;
另外,即使你吃的是一样的东西,食物质感厚的,也比薄的来的饱腹感强哟~
· 让食物更饱腹的姿势!·
所以最后,咱们来说说最实用的:怎么做,才能让食物质感更厚,更饱腹?
❶ 日常可以选择多吃羹状粥状等食物,玩的开的甚至可以尝试将食物打成糊糊的吃法(^o^)
之前BBC一个比较出名的纪录片:《10 things you need to know about losing weight(关于减肥你应该知道的十件事)》就曾经提到过:吃同样的食物,将食物打成糊状,可以让你更有饱腹感,更不容易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摄入量,也更有助于减重咯。
❷ 料理时尝试将食物质感做得更厚,比如脱脂奶+紫薯/香蕉打成奶昔,比如做汤时加一点淀粉勾个芡等。
❸ 警惕低质感食物,尤其是各种含糖饮料,里面满满的都是糖,喝完你还感觉不到饱…… 很容易喝着喝着就喝出二两肉来啊!
参考文献:
① Bertenshaw, Emma J., Anne Lluch, and Martin R. Yeomans. "Perceived thickness and creaminess modulates the short-term satiating effects of high-protein drinks."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110.03 (2013): 578-586.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