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跑能一直跑下去吗?先给出一个粗糙的答案:可以。
上个世纪的美国,曾有一位叫拉里·路易斯的老先生,他坚持了一辈子的体育锻炼。起先他只是杂技团里的一名演员,直到80多岁后才开始跑步锻炼。当时的报道说,他每天早晨要在旧金山的金门公园里跑上一万多米。直到102岁的时候,他还在坚持跑步,并且可以用17秒3的成绩跑完100码(91米)。
当然,我们可以将这位路易斯先生视为个案。然而再去看看北京马拉松官网公布的统计数据,2015年参加北京马拉松的选手中,50至60岁的有1920人,60至70岁的有434人,71至80岁有36人。
可见,进入中老年锻炼,跑步仍旧可以成为人们选择的体育锻炼项目。也就是说,只要你想跑,也能长期坚持,确实可以七老八十了,仍旧从容地在公园里慢跑。
不过,慢跑是否一定适合自己,还是需要结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你准备多大年龄开始跑步?
慢跑虽然从名称上来看,让人感觉属于低强度的运动,但事实上,只要是跑步、只要你能够跑起来,哪怕是再慢的速度,也会产生相对较为强烈的身体反应,包括心跳快速上升、呼吸变得十分急促、腿部肌肉酸胀等。这些反应往往令许多锻炼者,无法忍受。
如果你不能克服对“激烈运动反应”的惧怕与不耐,那么“一直跑下去”也就无从谈起。年龄越大,越晚开始跑步锻炼,对运动反应的忍耐力和适应能力,相对也就变得更为艰难。
从实际观察来看,只有极少数的长期坚持锻炼的人,才能够适应“一直跑到老”这样的跑步计划。比如开头所举的例子,如果路易期没有长期坚持锻炼的习惯,80岁才开始跑步,并一直坚持下去,这类事件的概率几乎就等于0。
现实的选择是,进入50岁之后的中老年阶段,更适合选择一些相对温和的有氧运动开始锻炼。
贴士: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体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当我们处于30至50岁的青年、中年期时,肌肉含量高、身体素质好。而进入老年期之后,此时的肌肉流失已经相当严重。只是一味的跑步,不利于肌肉量的维持。老年人应该更多地考虑,身体素质各方面的平衡,因此也需要进行力量训练。单纯的慢跑,并不适合“一直跑下去”。
其次,需要考虑运动的安全性。
1984年,一位名叫Jim Fixx的美国跑者在慢跑中猝死离世,享年52岁。而Jim本身却是一位颇有水准的跑者,他曾7次参加马拉松,还写过两本关于慢跑的书。
虽然跑步引发的死亡风险,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统计表明,年龄大的业余跑者,风险更高。
上述资料并不是用于说明年龄大就不能慢跑,而是说,跑步运动也是具有一定的运动风险的,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所以,慢跑本身的激烈性,决定了它的风险性,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一直跑下去,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运动选择。
此外,如果参加户外跑,也会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包括交通安全、路面湿滑、冬季过冷等一系列问题。看起来,这些都是小问题无关紧要,但有时候恰恰是发生危险的因素,比如近期就有报道,说沈阳有小伙子在最近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户外跑,结果冻死了。
第三,跑步本身不是目的,健康才是目的。
更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要“一直跑下去”?深入一步思考,跑步本身不是目的,健康才是目的。
而达到健康的目的和运动方式,可以有很多。饮食、生活方式、运动,都是达到健康的手段。将“一直跑下去”作为一种选择,虽然未尝不可,却并不一定是最优选择,也未必适合每一个人。
从运动的角度来说,运动方式或运动项目的多样化,有利于均衡发展身体素质。而年龄大了之后,动静皆宜、松驰有度,也必须纳入考量。所以,慢跑可以坚持,力量训练可以参加,静坐、瑜伽等等也都可以根据需要尝试。
换句话说,生命不止,运动可以不息,却不必执着于“一直跑下去”。
最后,我们来修正一下“慢跑能一直跑下去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一直跑下去,只要你愿意、能坚持,且你的身体也能承受。
不过,年龄的增长会造成跑步的运动风险上升,而保持健康的方式却并不一定或并不只有“一直跑下去”这么一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