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对体重的焦虑”?不讲理论,举两个例子就明白了:
例1:张三正在减肥。由于昨天吃了一块蛋,今天称完体重后,他有点沮丧,对朋友说:“明天只是吃了一块蛋糕,今天又重了0.5公斤。唉!”
例2:李四也在减肥。他今天已经称重5次了。在第5次称重后,他兴奋地对同事说:“我刚才称了一下体重,又轻了0.3公斤。”但他却忘了早起称重时“因为重了0.3公斤”的失望。
如果你也正在减肥,这类情况是不是也发生在你身上呢?这些表现,实际上就是“对体重的焦虑”。因此,有必要在“如何认识体重”这个问题上,正一下三观了。
第1个认识:就算你不减肥,体重也会正常波动。
也就是说,正常饮食、不进行运动的情况下,每天定时测量体重,也会发现体重在一个范围内小幅度波动。这种波动可能小到0.1公斤或无变化(极少),多则达到1~2公斤甚至更多。
所以,减肥者完全没必要为一点点的体重波动,或欣喜、或悲伤。事实上,即便是长期运动的人,想要长期保持在一个理想上的体脂率,也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可以说,体重的波动,是必然发生的正常现象,无论你是否减肥。
那么,该怎么面对“体重的波动”呢?
如果你平时不参加体育锻炼,那么你至少应通过某种程度上的饮食控制,让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那么,体重的小幅波动,也就无所谓。没必要像张三、李四那样,一天称重数次,或为一点点的体重上下而悲喜。
如果你正在实施运动减肥计划,那么应该更多地关注“体重变化的趋势”,而不是只关注“每次称重轻了多少”。定期测量形成的体重变化趋势,才能较为真实地反映一个人“正在变胖、变瘦,还是无变化”。
第2个认识:体重只能说明你多重或多轻,体脂率才能说明你多胖或多瘦。
所谓“胖”,实际上是指人体内的脂肪占比,超过了正常标准。
成年男性的体脂率,正常值为15%~18%,女性在20%~25%。美国国家体能协会(NSCA)则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体脂率范围可以有所上升。
无论如何,控制好体脂率,才算是控制住了肥胖。所以,担心自己胖瘦的人,应该更多的关注体脂率,而不是体重。
经常进行锻炼的健身男(尤其是肌肉男),和同样身高的不锻炼的男性相比,前者的体重通常更重,但是看上去却较瘦(所谓“穿衣显瘦”)。这是因为健身男或肌肉男们,拥有更高的肌肉含量和更低的体脂率,所以身材比普通人好得多,而体重在其中无关紧要。
第3个认识:体重也不能反映体脂肪的分布,腰围才更重要。
来,我们先各自计算一下自己的标准腰围应该是多少?计算公式如下:
男性标准腰围=身高cm÷2-11cm
女性标准腰围=身高cm÷2-14cm
计算值±5%范围内,都算正常腰围。
通过上述计算,很多人会发现,自己的腰围远远超出了标准值或者正常值范围。
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腰围变粗”是许多人无可奈何、需要面对的现实。而且想要控制住腰围,那要比控制住体重难多了。
无论男女,腰腹部都是剩余脂肪最容易堆积的身体部位。即便正常体重和体脂率的人,腰腹部也会有赘肉,且很难消除。
然而,只要你能够控制住腰围,你的体重和体脂率就一定能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所以,减肥的朋友与其天天关注体重,还不如定期测量一下自己的腰围。
如果你能够建立起上述三个正确的“体重观”,那么就可以放下对体重的焦虑,也就知道该如何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体重和体形了。
关于体重的两个建议
建议1:什么时候开始,可以不关心体重?
如果你长期进行锻炼,体重也始终保持在正常范围内,那么就大可不必过于关心体重。而应该将腰围、体脂率、或提升某方面的运动能力等,作为更重要的体重管理或运动锻炼的目标。
建议2:定期测量腰围、体脂率和体重,其中以控制腰围为主。
既然控制住了腰围,就控制住了体重和、体脂率、体脂肪的分布,那么身材的管理最好就以“控制腰围”为中心。而且腰围测量的方法又是如此地简单,只要一把皮尺就够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