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心慌、心疼,怎么办?
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年纪还小,这些“毛病”距离还远。但事实上,心脏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已经越来越“年轻化”了。
据统计,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最年轻的患者还不到20岁,其中30岁~40岁的人60%都有不同程度动脉硬化、血管堵塞。一项针对某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研究显示,该院4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的构成比呈逐年增长趋势,从5年前的2.4%增长到了5年后的4.2%。
心脏疾病离你并不遥远,我们熟悉的很多年轻演员都被这类疾病夺去了生命。《我爱我家》编剧梁左因心梗离世时只有44岁,还有大家熟悉的笑星高秀敏也因心脏病于46岁就早早结束了生命。
根据《我国心脑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推算,我国大约有3.3亿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并且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它的外表或许不“汹涌”,但是它却来势汹汹。
病因
引发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类:先天遗传、后天因素。
后天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经常紧张焦虑、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感染史。
其实从引发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后天因素也能看出,这种疾病年轻化的原因。
现代都市生活压力确实让现在的年轻人比以前更紧张、焦虑,由于睡眠不足、情绪不佳,更多人会通过吃夜宵来缓解压力。日常通勤也让人们的体力活动越来越少,热量消耗也大大降低,自然增加就会增加三高的几率。
预防
规律运动
动起来,没毛病:适量运动可以强化心血管系统,有利于促进心血管功能,降低交感神经的张力,消耗体内热量,消除疲劳。
运动干预具有长期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坚持规律的身体活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强度,并可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减少20%~30%的全因死亡。
值得提醒的是:要制定持之有恒的训练计划,而不是三分钟热度。长期低强度的有氧也比短时间的高强运动来得奏效。
减少久坐
我国一项纳入9万例研究对象的研究表明,与久坐时间较少组(<5h/d)相比,久坐时间为5~<8、8~<10 和≥10h/d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分别增加7%、27%和51%。
比起立下各项远大的flag,唯一要做的,就是先不管那么多,动起来。如果之前没有运动习惯,不知道如何开始,就打开Fit App,里面有强度适中的训练课程,只需要一张瑜伽垫,在家就可以训练。
充足睡眠
睡眠时间少于6h,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48%和15%,当睡眠时间多于8h,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38%和65%。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分别增加27%和11%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
还是那句话:一步一步来,固定一个入睡时间,放松心情,很多事情都难一下子就做到100分,但只要我们努力,就会距离目标越来越近。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戒烟
我国约有7.4亿人受到二手烟暴露危害,其中儿童约1.8亿 。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无论是主动吸烟或是被动吸入二手烟都会增加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并且不存在安全吸烟剂量,吸烟量越大、年限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小,心血管疾病风险越大。
研究表明,30岁、40岁或50岁时戒烟可分别延长约10年、9年或6年的预期寿命。
合理膳食
下列饮食习惯,如果你能做到任意2项及以上,就可预防5.1%的心血管病发生; 若再加上保持不吸烟、适宜体重和充分的身体活动,可以预防17.4%的心血管病发病机率。
摄入蔬菜水果≥ 500 g/d
鱼≥ 200 g/ 周
豆制品≥125g/d
红肉< 75g/d
茶≥ 50g/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