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健身博主,一开始健身的时候很多健身知识也是源于网络,难免就会了解到一些乍一看很科学实质却并不够严谨的健身知识,比如关于训练次数,增肌要做多少次减脂要做多少次,比如关于训练重量,极限有多重要,再比如饮食的窗口期,不得不说关于这些话题的一些固有观念是帮到了很多人,起码在大家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给了人们一些方向,但是到了现在这个阶段,那些不够正确的,过时的内容是该被束之高阁,不要再进行恶性传播了,我们应该要让这些关于健身的新知识,深深的重新印刻到人们的脑中。
所有次数范围你都要做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不同训练目标的人就应该采取不同的训练次数,如果要 追求力量,那么进行1-5次,如果要进行 肌肉肥大的训练,进行6-12次,提升 肌肉耐力则进行12-15次及以上,虽然这样的说法有正确的一面,但是这不应该有那么绝对的界限。
因为这只会限制你的发展,尤其对于像是一些初学者则会更多都愿意做很高的次数来塑造自身的肌肉线条,或者制定了计划结果里面每个动作都是做一样的10-12次,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很多人是这样的?
然而,现在这样的观点应该被丢进垃圾桶,对于每一个训练者,进行不同的训练次数都是有价值的, 一个真正合理的计划,就应该在不同的阶段或者训练中,安排入不同次数的练习。
像以绝对力量为目标的训练者,也一样需要进行相对更高次数的练习来帮助塑造肌肉,来提升自己的训练能力,更好的挖掘自身的力量潜力;
而对于健美运动员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力量基础跟良好的心肺体能基础,才能更好的提升训练的强度,去完善自己的专项需求。
当然由于训练必须遵循专项性的原则,所以你还是要优先进行更符合你个人目标的训练, 但如果你真的想要尽可能实现一个好的健身成果,那你必须在一个完整的训练周期中包含不同次数的练习。
极限跟围度这些数字没那么重要
在早些年经常出入商业健身房的日子里,健身练得好坏,一个人的水平高低好像跟极限重量跟围度量起来是多少有着很大的关系,你臂围多少,卧推最终推多少也是我最频繁被问到的一些问题(当然还会有肌肉练这样一定喝蛋白粉了吧。。)
但是这些数字,不应该再在现在的健身房里这么频繁的被讨论,因为除非你打算去进行力量举或者举重这样的竞技项目,否则在一个动作中,你具体能够完成多么大的one rep max(1RM)没有那么的重要(当然它一定是存在价值的)。
你的确可以通过1次极限的测试跟训练来提升自己的神经募集,来测试自己的动作稳定程度,来分析自己的弱势肌群,来给自己的计划制定进行参考,来判断个人的力量水平, 但是这不是一个需要盲足追求跟频繁测试的数字,你同样也可以通过测试3RM或者5RM来实现基本一样的目标,而且训练风险性会更低,并可能获得更高的训练价值。
而对于臂围胸围腿围这样的数字,能够对训练带来的参考价值就更低了,形体的打造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到个体差异跟自身的审美倾向, 否则就无从谈起bodybuilding跟改善自身比例, 我们更应该在知道对方的训练体系跟锻炼诉求的基础上展开对应的讨论,而完全不会去考虑到体重体脂跟锻炼的目的,只是讨论几个数字,就 完全背离了健身的初衷,
重要的不只是训练后吃什么
在固有的健身营养观念里,会特别的在意训练后的黄金窗口期,在前几年,好像所有人都会认为必须在训练后尽快补充蛋白质(如果还能加上一些碳水的话就更好了), 否则锻炼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白练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在艰苦的训练中我们会消耗不少的糖原,在训练强度很高持续很久的时候甚至还会消耗氨基酸,因此也就需要在训练后摄入蛋白质跟碳水来帮助肌肉合成跟补足糖原, 这个逻辑听起来很对,但是本质上却是连基本的消化原理都没有搞清楚的“无用科学”。
因为我们从将这些食物吃进嘴巴到最后小肠消化吸收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因此训练后马上补充食物的价值就没那么高了,而 我们更应该在乎是整体的饮食安排,蛋白质总量是否摄入充足,总热量是否设置合适等等。
同时相对于训练后,我们更加应该去在意训练前跟训练中该做什么样的营养补充,因为这两个时段所做的内容,对我们的训练质量会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 而当你能够有更充沛的能量储备去完成更长时间更高强度的训练,那么你也就能够获得更为快速的进步。
随着健身市场的发展,健身知识的正确传播跟普及的速度非常快,我非常的期待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下,可以让这些真正正确的健身观念像是当初的这些“伪科学”一样深入人心。
在我们从来不吹嘘包装任何一款补剂作用,只是实事求是根据每个客户锻炼需求出发给到产品推荐的情况下,我们的魁奇运动营养微店也顺利完成了皇冠店铺的第一个里程碑!所有我们值得庆祝的成绩都离不开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为了庆祝成为皇冠店铺,庆祝我们值得感激的长久合作,店庆抄底价,最畅销的EB 5磅乳清价格低过去年双十一,史上最低现在开始, 不夸张的说直接扫码买就是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