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三个中学生跑步猝死在体育场上的新闻,很多人应该都看到了。
Max我最近也刚刷到一个新闻,一个年轻人跑步的时候昏在地上。
许多人都说,戴口罩是导致他们猝死的间接原因, 也有专家建议大家,不要戴口罩运动。
那么问题来了:
针对这个问题,韩国延世大学做了一项真人实验。
他们以心跳次数、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三个数据为基准,分别测试了一个20多岁健康男孩时速3公里慢走和时速6公里跑步的对比数据。
测试对比后发现,慢走时,戴口罩与否,数据差异并不大;
但是加快速度之后,男孩戴口罩之后的收缩压从124飙到141,动脉血氧饱和度从96%降到了95%。
专家给出的解释是——这是人体本能出现的一种保护性代偿反应,身体感受到威胁时,会为了防止我们心力衰竭,防止氧气进一步减少的安全保护措施。
所以日常生活中佩戴高性能口罩没啥毛病,一旦剧烈运动,即便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儿,也可能机体受损,增加肺部和心脏负担。
尤其是出汗之后,后果可能还会更严重。
所以,MAX也在此建议大家,不要盲目热衷选择N95这类的高性能口罩。
对普通大众来说,并不是防护指数越高就越好!
《民用卫生口罩》标准中,明确规定成人口罩的通气阻力必须≤49帕,儿童用口罩通气阻力必须≤30帕。
而N95口罩及医用外科口罩的通气阻力都在300帕左右,虽然防护性能高,却不利于透气,根本不适合运动时使用。
即便是体格健壮的成年人戴口罩训练也会出现呼吸不畅,甚至眩晕的生理现象,更不要说呼吸肌、心肌本就发育不完善的青少年了。
这时又有人要问了,既然运动时不建议佩戴高性能口罩,那戴普通口罩行不行?
答案是不可以!
专家又说了,人体运动时,耗氧量会增加,吸入非常多的氧气,戴口罩后吸氧不及时,可能会引起肺气肿或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酸中毒等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次性普通口罩的呼吸阻力并不大,即便运动时出现缺氧的症状,及时摘下口罩也能迅速恢复正常呼吸,一般不太会造成这种不可挽回的悲剧。
除非,其本身就有先天性的心脏病,或者血管起源异常和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等症状,那就另当别论了。
既然运动时不建议戴口罩,运动时又不能直接摘掉口罩,我们又该如何安全的户外运动呢?
为了减少感染风险,最好遵循以下3个原则:
特殊时期,户外运动时,一定要避免扎堆;
尽量不要去公共运动场馆内,可选择人群相对较少、环境开阔的地方。
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可以视周围情况而定,可以选择快走、骑行、爬山等低强度运动,能不戴口罩尽量不戴。
也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有氧运动,同样需要减轻运动强度,同时控制运动时间,稍稍出汗即可。
建议单独活动,最好避免进行群体性的体育项目,如广场舞、打篮球、踢足球等,也不要去露天浴场、泳池。
如果想要进行长跑活动,可以选择相对人少的地方,与他人保持距离。
最后,MAX强调一下,如果能不出门就尽量别出门;
在家通过平板支撑、腹桥、侧桥等抗阻训练来增加核心力量和肌肉力量也是极好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