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训练从来不会是一件容易事,我们应该足够投入,足够努力的去挑战自己,但是当你希望通过健身改变自我变得更好,却在训练之后出现 头晕头痛眼花恶心心跳过快的情况, 你会不会害怕,会不会给你的训练蒙上一层阴影?
像上述的不良反应比较常在在深蹲硬拉这样参与肌群更多使用重量更大的动作上, 包括不少人在跑步结束之后也会感觉不适,很少能见到那些做侧平举做到头晕眼花的情况(当然是就一定没有)。虽然往往休息一会就能缓解不少,但是这种感觉总会让人心里一惊,担心自己是否反而会因为健身影响到身体健康, 今天我们就好好的分析一下,到底是为什么,我们会在训练后出现这些不良反应。
01
呼吸方式出了问题
呼吸方式不够良好可能是大部分训练者在训练较高难度动作时出现头晕眼花情况的主要原因,尤其在比较困难动作的试举中,我们可能会出现 长时间憋气用力的情况,这会 使得胸腔压力增高,血压下降,减少脑血流量,并可能出现 短暂的脑部缺氧,进而导致头晕眼花,甚至短暂昏厥情况的出现。 不正确的呼吸方式还会增加颅内压力,所以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动作以及使用重量来调整呼吸方式,该憋气时憋气该换气时换气。
可以戳这里了解更多—— 第219讲:在训练时该如何进行呼吸?
另外当我们呼吸过于用力急促的时候,可能会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排出过多, 从而出现呼吸性碱中毒,使得脑毛细血管收缩,脑细胞缺血缺氧,不过这个相对而言会少见一些。
02
血液流通受影响
当进行下肢为主的锻炼时,血管扩张,会有比较大量的血液汇集在下肢,在运动当下倒还好些,血流速度更快,但在运动结束后的当下, 大量淤积在下肢血管中的血液还没能及时回流,就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而且这还会同时影响到眼球周围的血流量,这也是为什么 我们在训练当下可能好好的,但做完没一会却会觉得头晕眼花,甚至面色苍白,四肢乏力的原因。
03
突然改变体位
这其实跟上面一条的原理相似,不过鉴于大家在日常中比较常出现,比如蹲久坐久了突然站起也会出现头晕的情况,因而拎出来单独讲一下。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是贫血导致的,虽然这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但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体位变化 导致的。当你从较低的位置变成站立位,本来可以更容易到达脑部的血液,在一瞬间的体位变化下没能及时跟上 ,出现短暂的脑部供血不足,那么感觉到头晕也是很正常的。
04
糟糕的动作姿势
关于这一点,关联最大的就是你的颈部位置,在训练大多时候,保持脊柱中立位,让我们的头颈背基本处于一条直线是相对最合理安全的,而如果你在训练中没法保持这样的稳定位置, 时常出现头部过度后仰或向前的情况,那么很有可能增加颈椎压力,引发头晕头痛的情况。
05
低血糖
这比较常见于时间安排匆忙,以及对训练重视度不高的人群身上。当我们进行持续时间较长,有一定强度的运动时,如果不能做好运动前中的营养补充,尤其是碳水化合物,那么 由于训练中不断的能量消耗,就比较容易诱发低血糖。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跟大家一直强调训练前一餐的重要性,尤其是不建议空腹训练的原因,低血糖的前驱症状一般会包含一定的饥饿感,因而在你训练中都觉得饿了的时候,要么停止训练,要么快速补充一些简单糖分,否则训练的安全性会受到很大影响。
06
中暑脱水等
在训练时本身体内产热就较多, 在这个时候如果外部环境温度太高或者没有及时的减少衣物,就可能使得体温过度升高,导致身体器官功能障碍,再加上运动时出汗量加大,水分跟电解质流失,会进一步增加中暑以及脱水,电解质失衡的出现,进而导致头晕胸闷恶心心跳过快等症状的出现。 而在这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些更难意识到的慢性疾病的影响,比如 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颈椎病,鼻窦炎,贫血等等,都有可能使得你在运动中更容易出现头晕头痛眼花等症状,所以如果你在解决好以上几点问题之后,还是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 那么一定一定及时就医去寻求解答。另外像是较大强度训练引发的脑干部网状组织缺氧和低碳酸血症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自我调节,也有可能引发头晕昏厥的出现,就不展开讲了。
好了,大概整理了一下可能会引发你训练时头晕眼花恶心不适的原因,解决办法就很简单了, 对症下药咯。你得先反思,明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症状的出现,再进行调整。而一般而言,当下可以采用的比较通行的应急处理办法有:
先停止训练,然后
1. 转移到空气流通更好温度湿度更适应的场所
2. 及时补充水分糖分矿物质
3. 可以选择仰卧位休息,下肢抬高帮助血液更好的回流。
4. 尽量不要勉强继续训练,如果想持续训练,一定要降低训练量跟强度,并找有经验的人士看护。
而在下一次训练你则应该吸取教训,去更好的做好热身跟组间休息以及营养水分的补充,适当调整训练时的呼吸方式,注意动作姿势,降低训练的努力程度,在比较激烈的一组训练结束后不要选择快速站起坐下,适当的缓慢走动一下。
长期来看就是更好的注重休息跟饮食,调整整体训练量,做好疲劳度跟恢复之间的管理,循序渐进的去增加训练难度不要操之过急,有必要的话及时去进行体检排除病症隐患。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