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艺非凡 ID:efifan
前段时间,因为一张照片,韩寒喜提微博热搜。
图片中,亮眼的身材、健硕的肌肉,着实让网友大为惊讶。
毕竟在此之前的韩寒,是这样的:
01
去年,韩寒和沈腾一起宣传电影。
看着两人的同框,网友忍不住调侃:发福的文艺男神和前军艺校草并肩站在一起,有了“合肥”的样子。
俗话说,一白遮千丑,一胖毁所有。
再有才的男神也搁不住变月半带来的油腻。
就连韩寒自己也在节目中自嘲,因为太胖而不愿意出镜。
韩寒坦言:“真的已经过了无论怎么吃,都能保持120斤体重的年纪了。”
所以,人到中年,韩寒突然“发疯”一般地做出改变,是因为“自知者明”吗?非也。
由于工作繁忙,加之有了女儿后,成为“国民岳父”的韩寒,一度胖得怀疑人生,但就是懒怠行动。
真正让他做出改变的,是因为身体亮起了红灯。
体重突然开始往下掉,几个月里暴瘦40多斤,去医院检查,也不知道问题所在。
有人说是肠胃问题,有人说是压力所致,也有人说是生活作息不规律影响。
总之从那时起,韩寒意识到了健康危机,开始“急了”,才积极运动。
于是,便有了后来让人惊叹的“18分36秒跑完5公里”的成绩,以及“相当于国家三级运动员”的水平。
登上热搜的第二天,韩寒就发了千字长文回应。
笔调中有励志,也有心酸,而最引人感慨的莫过于那一句:“人一定会退步的,如果没有努力,那这个世界上能和你一起自然增长的,应该只剩下各种痛苦。”
这句听上去有些丧气的话,瞬间戳中了每个对自己健康提心吊胆的成年人:
大把大把掉落的头发、无缘无故的淤青,以及等待体检报告时的忐忑不安,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身体的衰微和健康的流逝。
于是,同样“急了”的我们纷纷做出改变: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
02
然而,在时间面前,让人低头认怂的却不只是身体。
就像韩寒,愤怒了大半个青春,终于还是顺从于商业和流量,低调处事,闷声赚钱,没有了曾经的锋芒与锐气。
遥想当年,作为体育特长生,被保送进上海松江二中的韩寒,站在讲台上大言不惭道:
“我是韩寒,韩寒的韩,韩寒的寒。”
“松江二中写文章的,我敢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此言一出,即成年少轻狂,但之后的走向却是胜者为王。
不仅是口头上的狂妄,在1999年的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上,韩寒便以一篇《杯中窥人》惊艳亮相。
未接到复试通知书而错过复赛的韩寒,拥有了一次单独补考的机会。
为公平起见,题目只好临场现出。考官拿来一只装满水的杯子,把揉成团的纸丢进去,然后命其写作。
一个小时后,作文浮出水面。
“我想到的是人性,尤其是中国的民族劣根性。鲁迅先生阐之未尽。我有我的看法。”
先声夺人的开篇,口气颇大。韩寒将人生比喻为一个投入水中的纸团,它会慢慢被水侵蚀、堕落直至无法自拔。
读罢文章,评委组惊讶于一个17岁的少年,竟然才思如此敏捷,笔锋如此犀利,于是,一致给予了一等奖的肯定。
事实证明,韩寒的确是块写作的料。
但是,除了看书、写东西,他什么都不优秀,也什么都不在意,以至于学期末有7门功课均遭挂科。
面对如此境况,韩寒不仅是淡定,简直就是淡定到让人“发指”的地步。
反正对学业无感,不如索性辍学,专心舞文弄墨。
老师问:“你退学了,以后拿什么养活自己?”
答:“稿费啊。”
老师笑了,同学们也笑了,所有人都当是听了一个笑话。
彼时的韩寒,长发、辍学、飙车,成为了家长眼中不学无术的野孩子。
03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三重门》横空出世,韩寒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
当别的80后还在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或者是省下零花钱偷偷买小说看的时候,韩寒一跃成为了手拿50多万版税的畅销书作者。
《三重门》迅速风靡全国,累积发行超两百万册,位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
一时间,“差生”韩寒成为了新一代的文化偶像,有人学韩寒写作,有人学韩寒挂科。
在“寒流”的影响下,央视将韩寒请到了《对话》节目。
面对嘉宾的说教和观众的围攻,韩寒以一当十,不改桀骜。多年后回忆起来,他还曾笑言:《对话》差点做成了《对骂》。
当时,主持人问:“如果有一所大学破格录取你,你会去吗?”
答:“我不去,资格不够。”
主持人又问:“要是有一天你的版税花完了呢?”
回:“今日有酒今朝醉,那就等到还剩一万块钱再说。”
之后的韩寒前往北京,一边烧钱玩赛车,一边写书赚钱。
写作上拿下了多个畅销书排行第一,赛车上则分别获得了中国职业场地锦标赛和拉力赛的双料年度总冠军。
同时,他还创办了杂志《独唱团》。
虽然因为一些不可抗因素,杂志没活过一集,但当初在上面发文的可都是罗永浩、石康、周云蓬这样的大腕,足见韩寒的影响力。
那时的韩寒是车手,是作家,还是粉丝心中的乡村版谢霆锋、文学界韩乔生。
04
不仅如此,韩寒还喜欢在博客上对时事发表意见,地震如何重建、三聚氰胺始末、公路到底要不要换牌……各种公共事件他都积极献言。
但,最让韩寒出圈的还是手撕文学大家白烨。
当时,白烨写了篇《80后的现状与未来》,字里行间以长辈的身份谈了关于80后作家的情况。
文章中不仅提到了韩寒,还将他的名字跟郭敬明等并列在一起。
韩寒立时就不干了,转身便回了篇《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X》:
“部分前辈们应该认真写点东西,别非黄既暴,其实内心比年轻人还骚动,别凑一起搞些什么东西假装什么坛什么圈的,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
文章言辞犀利,围观群众在线吃瓜,“韩白之争”也愈演愈烈。
很多名人站出来支持白烨,陆天明发声、陆川保父、高晓松也加入了“群聊派对”。
结果却是,韩寒舌战群儒,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个人单挑了一群北京人。
后来,输得心服口服的高晓松,还拉来陆川等人,主动与韩寒化干戈为玉帛。
然而,接下来与方舟子的那场炮仗可就没那么圆满收场了。
方舟子直指韩寒作品有人代笔,作家冯唐也发文攻击韩寒,暗指不是每个人都够格当作家。
韩寒自己则陷入了“韩寒是韩寒”的自证问题,拿证据、讲道理,质疑声却仍旧不绝。
最后,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混战,潦草收场,两败俱伤。
05
经此一劫后,韩寒也尝到了意见领袖的苦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世界根本不在乎一个人的清白和委屈。”
之后,他便选择性闭嘴,把重心转向电影创作。
《后会无期》票房6.28亿,《乘风破浪》10.49亿,《飞驰人生》17.16亿,作为新人导演,成绩相当不错。
与此同时,韩寒也从鲜衣怒马的少年,一步步变成了圆润温和的中年。
有人说,韩寒不再是时代的灯塔;也有人说,韩寒活成了当年自己最讨厌的人。
从某些层面而言,这些话听上去都没错,但也并不意味着正确。
少年时,有热忱也有愚昧;成年后,有智慧也有妥协。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其局限和艰辛,关键在于身处这些曲折和摇摆时,我们如何自知、自省和自处。
如果闭上嘴能给自己镶上一层保护壳,还能让人在静默中变成更好的自己,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
归根到底,外界的纷纷扰扰与我们其实并没有多大关系,人最终也还是要把出击的重拳收回,打向自己。
就像韩寒,选择自律和健身,仅一年的时间,就重塑了自我,惊艳了众人。
诚如他在长文中所言:“体育之美就是你能看到自己努力的结果。生活里,我们虽然需要努力,但很多努力都是没用的,南辕北辙的,甚至越努力越错的,越在意越失去的,科学的运动就会给你正面的回馈。这世上回响太难得了。”
我们都期待“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可现实却往往是,很多事情没有交代和着落,哪怕努力了也不见回音。
所以,人生在世,改变能改变的,抓住能抓住的吧。
比如给自己打造一个良好健康的体型、积极乐观的心态,自信自爱,于是不慌。
毕竟,人生下半场,拼的还是健康。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