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头娃娃“事件再次出现,湖南省郴州市一家母婴店把一款固体饮料冒充特医食品销售给牛奶过敏的婴幼儿,造成多名儿童出现营养不良。
这虽然不是一起食品安全事件,却暴露了食品宣传的“潜规则”。作为消费者,我们必须了解食品标签的知识,避免被眼花缭乱的食品外包装蒙骗。
01
看清包装食品的真相
包装上有“水果名”的饮料就真含果汁吗?
包装上有“奶”的就真的含牛奶吗?
低脂、低糖的就健康吗?
我们遇到这些商品的时候,往往会被醒目的包装所吸引,相信很少有人会去看包装上密密麻麻的那一堆小小的汉字!但真正体现商品本质的信息就在这里!
根据我国相关标准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上应标示食品在制作过程中所用的原料,各配料的显示按照添加量逐渐递减。
我们看这款桃汁饮料的原料依次是:水、糖浆、食品添加剂,依据添加量从多到少的规则,这款饮料的本质就是一瓶糖水,跟桃子扯不上半点关系。之所以有桃子味,是因为添加了桃子味的食用香精。
仔细看看包装,也能发现一些问题:在醒目的“白桃”下面,印刷着不容易辨认的“碳酸饮料”和“无果汁”字样。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看看里面是不是真的有牛奶。
配料表后面是水、大豆、白砂糖、乳粉……
本质是糖水配大豆,虽然加了一部分大豆和乳粉,但它的主要要成分还是水,后面还加了白砂糖,把营养成分稀释了。
你再仔细看看红底白字,也能发现问题:”原味豆奶“,它并不是牛奶。
爱喝咖啡的小伙伴看过来,特浓咖啡里到底是什么?
配料表第一名竟然是白砂糖?!第二名植脂末!我们真正要的咖啡排在第三位,这个固体冲泡的咖啡粉,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空白热量很多,喝它们很容易长胖。
再看看健康的“乳酸菌”饮料:
又是一款酸甜口味的糖水,常温保存的添加有益菌的饮品,为了延长货架期,在加工过程中经过高温灭菌,里面的有益菌已全部被杀灭了,和标签上的“乳酸菌”基本没什么关系。
再看下面这款无糖食品:
宣传“无添加糖“,本质上同理也可以看配料表:
排名前三位依次是:小麦粉、鲜鸡蛋和植物油,说了不加糖,可没说不能加油啊!
在不加蔗糖的条件下,要追求很好的口感,就只能在脂肪上面做文章。它的热量是每100g有1502KJ,相当于360kcal,如果把这个作为零食,对于需要控制体重的人群来说热量就偏高了。
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无添加糖表示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没有人工加入糖,但不代表产品本身不含糖,这个蛋糕的主要原料是小麦粉,经过人体消化道后,依然会分解成为糖,而且这种细粮的GI值比粗杂粮高,对血糖异常的人来说并不是最佳选择。
总之,食品包装上的配料表就是一块试金石,不管什么产品,你首先看配料表,排名越靠前的配料添加的占比就越多,通过这个你可以知道产品的真实原料。
02
怎样判断营养素含量?
可通过营养成分表里的NRV%值来看,也就是营养素含量占人体每日推荐摄入量的百分比。
下图这个例子:营养标签中蛋白质的NRV%是3.0%,那就表示每100ml该饮品中提供的蛋白质,占人体全天需要量的3.0%,同类产品对比,NRV%越高营养素含量就越高。
03
特殊认证标识
很多商品会印有有机、绿色和无公害等特殊标识。
无公害食品表示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指标达标;绿色食品表示限量使用化肥和生长激素;有机食品表示严格禁止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转基因技术。
这些标示只是代表食品的安全品质,并不能表示它的营养价值。例如下图这款零食,配有绿色食品认证标志,但是从配料表看出这款零食添加了大量的白砂糖和糖浆,热量密度不低,对于需要控制体重的人群同样不友好。
不想因为食品包装而上当,重点看配料表,其次对比NRV%,外表再花哨,也不能说明其营养价值。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