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永恒存在的,所谓“世事无常”,因此也就有了“成、住、坏、空”的规律。对应到人,则是“生、老、病、死”,没有一个人可以绕行。
在这四件事中,其中的“老、病、死”主要发生在成年之后。但如果我们只是将生活看成是这三件事的组合,未发过于悲观。这种心理上的消极适应,显然不利于我们活得更好,也没有任何意义。
以18岁作为成年的起点,倘若一个人活到80岁命终,成年阶段长达62年。只有持乐观、积极、命运操之在己的正面向上的人生态度 ,才会让自己活得更好、更幸福。
那么,四五十岁之后,如何面对衰老?不妨从三个层面做一些调整。
认知层面:每一个年龄段都是一道美好的风景!
大人看到孩子,就认为孩子们都幸福:你瞧,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实际上,这只是成年人的想像:
不会说话的婴儿,也会因为尿布没有及时更换而大哭。
小学生会因为要拿不及格的试卷给严厉的父亲签字,而不敢回家。
二十来岁的大学毕业生,会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苦恼。
显然,每一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烦恼,也有自己的幸福。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拥有青春,但社会生活也才刚刚起步,前方有许多艰难险阻在等候。中年人青春不在,但家庭事业有成、物质生活相对年轻人更丰富而稳定。
年轻也好、衰老也好,都是每个人必将经历与体验的人生过程。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的母亲临终前向阿甘说的话,富有人生的哲理。她说,不必害怕,死是人生的一部分,没有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而衰老只不过是死这种自然现象缓慢实现的过程罢了,没必要悲伤或害怕。
御行君的一个医生朋友说,从本质上说,我们从一出生就在等死。我们既可以享受活着的快乐,也敢于面对衰老的现实,这才是完整的人生。
生理层面:外在容貌和内在体力,决定着一个人的实际“衰老感”!
一个人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老了,最典型的表现在两个方面:外在容貌和变化,以及内在体力的衰减。
外在容貌包括了头发变白、面部开始有了皱纹、体形变得臃肿肥胖。所以,影视剧里表现剧中人衰老的常用情节就是,她对着镜头梳妆,突然发现了一道皱纹或一根白发,黯然神伤。
内在体力,实际上指的是体能,包括了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柔韧度、灵敏度等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当你为了赶公交,跑了几十米就感觉受不了了,这正是衰老的信号。
所幸的是,通过坚持运动健身,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容貌的衰老、体力的衰退,都可以大幅延后。当一个中年人或老年人,拥有比同年龄的人更“年轻”的外表时,对于衰老的焦虑会减轻许多,也能拥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 。
心理层面:健康的身体让人自信与积极!
心理层面的改观,和前述两个层面紧密相关。特别是通过运动健身,保持年轻感和良好体能状态的人,表现得更为自信与开朗。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运动对于缓解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增强自信、改善睡眠等,都有着显著而积极的作用。
这可能和身体在运动中会释放一种叫“内啡肽”的化学物质有关。这种物质可以降低身体对疼痛的主观感受,并激发锻炼者的积极情绪。
也就是说,中年人、老年人首先通过运动健身改善身体健康状况,继而就会对心理层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实例来佐证中老年人抗衰老的事实。譬如2015年至2017年三年中,北京马拉松各年龄组中跑得最快的人群,居然不是年轻人,而是55岁至60岁的中年大叔们(北马官方数据)。
此外,老年人身体健康,体能有保证,还能保持老年期的正常社交,不会因为体力不支而限制了自己的活动范围,从而令晚年生活更丰富多彩。这也就是为什么媒体上的老年人广告,总是以老年人运动作为诉求点。
年轻的时光固然值得留恋,但中年也有中年的美好。而往前看去,“现在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将是“未来岁月中最年轻的一天”。无需为中年而羡慕年轻,因为每个人都年轻过;也无需为中年而悲伤,因为中年也可以远离衰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