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名主持人于嘉跑了一场线上半马,从他跑步打卡截图可以看出,21.12公里用时1小时18分42秒,平均配速3分43秒,这速度十分惊人,堪称作为主持界里跑的最快的人。
他在微博写道:"图一是今早在悦跑圈完成的武汉线上半马;图二是我参加首届@武汉马拉松 时女儿举着国旗给我加油;图三图四是线上马拉松的奖牌,献给我武汉的亲朋好友,也祝福这座英雄的城市和这里英雄的人民——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特别巧合的是,就在前几天,知名作家韩寒跑了一个5公里登上热搜,配速同样是3分43秒。
2012年11月北京马拉松,于嘉4小时36分48秒跑完全程。这个在现在看来很一般的成绩,当时却让他非常激动—毕竟是他的人生首个马拉松。
自那以后,他的成绩几乎一直在稳步提高。
2013年1月,厦门马拉松,4:17:16,进步将近20分钟;
2013年5月,布拉格马拉松,3:49:15,首次进4小时;
2013年9月,柏林马拉松,3:44:36,完成第一个WMM赛事;
2013年10月,北京马拉松,3:32:53;
2013年12月,上海马拉松,3:22:54。
2015年,于嘉跑了东京马拉松,他以3:00:09完赛,已经达到了国家田径二级运动员的标准。谈到这次参赛经历,于嘉往往很后悔,当时在42公里,那儿有一道“最后195米”拱门,他误以为就是终点,自己进三了;于是从腰包里掏出手机,停掉跑步软件。
这时有人拼命朝他挥手,大喊:“Run run run!”他才醒悟过来,赶紧拔腿往前冲。“就差9秒钟。如果不是从腰包拿出手机按跑步APP的话,我觉得我肯定能破三,其实各方面条件都挺好的。”
2015年4月,英国伦敦马拉松,于嘉以3:05:56完赛,至此完成了大满贯,加入WMM“六星跑者”俱乐部。完成六大满贯后,于嘉对于成绩就没有太多的苛求,此后他也没有刻意寻求破3。
从2012年开始跑马拉松到现在,于嘉的跑步时间不算太短,也不算太长。虽然曾经也疯狂过,但现在已经是一名成熟理性的跑者,一名回归初心的跑者。
他说,“自己喜欢的是跑步,而不是马拉松赛。马拉松只是跑步跑到42公里,半马是跑到21公里而已。”
01
改变,远不止体型
早些年于嘉主持央视NBA直播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十足的"胖子",后来他开始健身减肥,但真正养成跑步的习惯,是2009到2010年的事。在2012年开始跑步前,他的体重是100多公斤。
后来,于嘉开始了跑步。就这样跑着,体重开始减了下来,身体也开始好了起来。而这一跑,也再没停下来。于嘉索性卖了车,跑步上下班,从家到单位的距离是6公里,但他会特意绕远,在朝阳公园兜一个大圈,跑出十六七公里的距离才感觉身体通透。
但于嘉说跑步给他带来最大的变化是脾气,他变得不爱吵架,也不那么血气方刚地说狠话了。一说起跑步,整个人就变得和缓。“跑步能让我找到一种舒服的状态跟自己独处,让自己从浮躁的状态变得安静,一旦找到这种状态,人就会很舒服,自己平和很多,自然生活和工作就变得愉悦起来。
与评论篮球赛事的喧嚣和热闹相比,他同时还沉浸于跑步时的孤独和宁静。甚至因为热爱这项运动,卖掉了汽车,坚持跑步上班。
02
成立“嘉友跑”公益跑团
这之后,于嘉成立的“嘉友跑”公益跑团,算是身边渴望跑步、喜爱跑步的朋友因为信任他而凝聚起来的跑步力量。大家一起跑步,会感觉周身都充满力量。“嘉友跑”的公益捐助方式是:在指定比赛中,每个人每跑过一公里,会为姚明“姚基金”爱心希望小学的孩子捐出一双童鞋。
在跑步过程中,他接触到很多跑友——有闷头跟自己较劲的,也有热情四溢、人缘大好的,“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当我用一直困惑自己的问题来问他们时,100 个人给出了 100 个答案。因此,自己的答案还得自己去摸索。《跑步圣经》的翻译过程恰好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
03
翻译《 跑步圣经》探究跑步根源
在 2013 年上海马拉松赛之前,于嘉对跑步的顾虑还是不少。作为一个时时刻刻都能对运动燃起热情的人,他非常憎恶那种突然对某项运动失去兴趣的感觉。真的,那种感觉糟透了。
就在这时候,他接到了翻译《跑步圣经 》的邀请。彼时,他太太怀孕三个月,同时还要面对着一堆转播的出差事务,但最后,他还是接受了要求,因为他也很想知道这本书是否能让我想明白自己究竟因何而跑。
会不会像《阿甘正传》中的阿甘一样,突然有一天跑了起来,然后有一天又不想跑了,就停了下来?如果是这样,我宁愿不要开始,或者别那么投入,以免突然在某天失去了那所谓的热情,而那时的生活也必然会变得苍白无力。
本书作者乔治• 希恩博士用他毕生的运动理念和跑步生活为我们营造出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希望每个人能够真正明白跑步对人生最大的正面影响,都能拥有足够积极的生活态度。
这不正是生活在浮躁的社会里、快节奏的生活中以及巨大压力之下的我们所迫切需要的吗?我无法奢求这本书会卖到脱销,人手传阅——对于体育还未回归教育、运动精神尚难达全民的这个国家而言,做到这些太不现实;但如果你信手翻翻,碰巧和我一样找到了跑步的那点感觉,这本《跑步圣经》就会在原书写就的几十年后的另一个国度,重启它新的价值。
04
于嘉对跑步的重新诠释
现在 于嘉对跑步有自己的最新理解,“想想自己当初为什么跑步,是为了健康,但最后却是为了比赛而跑步,这感觉很奇怪。你说这个月在这跑,下个月在那跑。你到了这个城市,风驰电掣地去了,没好好看看这个城市的变化,看的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这正常吗?”
“现在有一种口号,叫用你的脚步去丈量一座城市。是吗?那你踏踏实实的去旅游就不是去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了?不也是吗?干嘛非得去那跑马拉松啊。”于嘉说。
于嘉表示,他自己现在也不会因为跑马拉松而跟单位请假,如果有出差的机会,就到那个城市跑一跑,保持训练,有比赛的话就参加比赛。
于嘉表示,根据他的观察,如果你有一个很规律的工作,很难把比赛作为一个常态。长此以往下来,这肯定不是一种健康的状态,他自己不是很喜欢这种方式,不过并不排斥其他人喜欢这种方式。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分享跑友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