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春天,阴雨连绵,成天呆在家里总觉得浑身懒洋洋;好不容易出门一趟,也感觉喘不上气来。
想奋起直追完成今天的训练量,就是提不起干劲。转念想想,好像是天气的锅,但是日复一日,这种“缺氧”的情况好像变成了甩不掉的“顽疾”。
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你的身体开始「缺氧」了?
什么是「缺氧」
血液这位“搬运工”会传送全身的氧气和营养素,一旦血液循环不好,搬运的效率就会下降,因此造成了人体“电量不足”,产生疲劳感。
听起来无伤大雅,但是“慢性缺氧”会对人体的大脑和器官都产生危害。如果你发现自己长时间有起床难,总是很累,呼吸浅短又时常胸闷,容易抑郁,头脑也比以前迟钝了(记忆力不好了),“慢性缺氧”有可能已经在吞噬你的身体了。
「缺氧」的元凶是?
- 压力太大了
心理因素会影响生理现象,当你的精神压力过大,耗氧量也会增加到平时的2~3倍,如果供氧量不足,你就好像在体验“平地上的高原”一样。所以说,压力大到无法呼吸,是真的有可能的。
- 吃太多了
不知节制地吃,受苦的都是内脏,为了排出生成的有害物质,身体的耗氧量就会大大增加;加上如果迷恋快餐和重油重盐的食物,身体就需要大量的氧气来中和这些人工色素、防腐剂和合成调味料,以及消化大量的乳酸和脂肪。
而且,摄取过量除了会让身体缺氧,还会形成大量的自由基,没错,就是破坏胶原蛋白、破坏蛋白质的“小恶魔”。想到吃多了不仅会变笨,还会变丑,简直让人瑟瑟发抖。
- 缺少运动
运动和人体的心肺功能紧密相连。缺乏运动,心肺功能会慢慢下降,导致体内氧气减少,造成缺氧;而且伴随着人体老化造成的吸氧效率下降,慢性缺氧也就逐渐提上了“日程”。
慢性缺氧要如何锻炼?
有人问,教练教练,「累成狗」还要训练吗?
如果是过度训练的话,那么当然不能!这个时候就要注重恢复与适应,不过,除非是职业的运动员,不然普通人的训练频率和强度都达不到“赛亚人”的程度。这一点,就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内了。
身体缺氧直接导致的,其中之一就是身体的「恢复能力」下降,也就是说身体疲惫,工作分身乏术。这个时候,就应该合理安排训练频率,并采用分化训练的策略,让身体不要一次性“透支”,避免长期的“过度训练”导致运动能力衰减。
隔天一练,有能力的话练三休一、一周两休,都是不错的训练频次,不仅不会训练过度,而且能让身体逐渐增加适应性。在完成4~5周的系统训练之后,可以安排1周的“休息周”,期间每周做少于3次的训练,并放低强度,让身体主动恢复,轮到下一个周期的训练,你的体能会上升地更快。
如果身体已经陷入了“缺氧”的情况,而且长期感到疲惫,我的建议是,不要急于用训练去调整,先从睡眠和饮食下手,把每天的作息调整好;如果出现了“缺氧”的前兆,又不想放弃训练,那么可以进行一些“恢复再生训练”。
在竞技体育里,恢复再生就是一个专业的过程了,对于我们健身爱好者来说,比较好实现的,就是做好每天的放松拉伸。
不要嫌浪费时间,这个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每个训练部位进行1分钟左右的按摩,再进行半分钟左右的静态拉伸;感觉今天有点疲惫的话,不要难为自己做高强的训练,完成15~30分钟的低强度有氧训练之后,用泡沫轴等器械进行全身的按摩和牵拉,佛系一点,或许你的收获会更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