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聊到韩国这个话题不断的地方,
不少人一张嘴还仍旧是政客、财团、邪教、娈童之类吧啦吧啦那堆东西。
我们虽然不能断言讲这种事情就很Low,然而用时下最流行的励志词汇来形容,实在显得格局有限。久而久之,人的品位也真的难免被渐渐拉低。
也就是说,在你消费那些八卦新闻的时候,八卦新闻也在消费你。
不过放眼望去,得以把你从庸俗的泥潭里解救出来的素材,也非常多。
比方说,跟人聊有关韩国健身的内容,绝对是个瞬间能拉升你格局的试金石。
曾几何时,由于把面部整容这项源自欧美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在了日常生活中,韩国成了西边那个人口大国戏谑调侃的核心素材。
然而时至今日,谈起健身这个针对脑袋以下“整容”的体育新风尚,韩国俨然走在了世界前列的位置。成了东亚黄种人世界学习和羡慕的对象。
衡量一项运动在某个地区兴盛繁荣与否,其中一条重要的标准自然是相关赛事有没有普及开去。
不吹不黑地说,准备专业比赛,的确是件需要额外付出精力与时间的苦差事,在健身界尤其如此。且比赛级别越高,相应的投入就越大,是最能筛选一般爱好者和发烧友的标准。
你实在没必要像做学术研究那样,劳神地统计韩国境内每年能举办多少比赛,再去除以可能的健身群体基数。只要有机会通过网络,感知他们琳琅满目的赛事实况速递,再联想到那里有限的人口数量和不大的国土面积。
综合下来,你会发现这是一派何等生机勃勃的景观。
除了在母语互通的小圈子里混得开,对接国际领域的竞争依旧从容,更是众多运动员毕生的梦想。
从这个角度来看,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和欧美世界零距离的韩国,自然不会落下。以至于现在高水平的韩裔选手,几乎代表了整个亚洲健身界的形象。
斩获好名次的选手载誉全球,表现平平的那些也增加了在国内外的曝光率。
随之滚滚而来的,便是韩民族一向拿手擅长、舍我其谁的造星文化。
一波又一波的曲线女神加上励志故事,朝鲜半岛南部这种互联网上的土特产,刷新了韩国社会形象的同时,也顺势养肥了鸭绿江对面无数懒得原创内容的自媒体。
商业运作的味道虽然比故事本身的体育精神还要浓郁,但平心而论,它客观上给健身界带来了不少积极作用。
圈里被捧成网红,算是得到了大众的初步肯定,因而更有信心沿着当下的事业道路走下去;而圈外人受到网红效应的辐射,会后浪推前浪般地努力加入到行业队伍中来,成为未来接掌发展的萌芽。
形成如此良性循环,才是有希望的产业。
或许,想出名的那颗心,还是不少人不变直抒胸臆的隐秘欲望,但怀揣这种理念的人多了,与之相应的物质条件,就会折射在触手可及的现实生活中。
在韩国,现代化城市密度超高的健身场馆分布,经常是各界评价当地体育文化津津乐道的话题。
首尔这种超一线城市里,为摩登白领准备的各居住区,健身房已经成为标配。而在规模稍小的二级城市,门店密度甚至超过北美的许多地方。环境简约整洁,是大多数韩国健身房留给人的第一印象。
当地透明的媒体舆论机制,和传承自古代的宗法社会体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业界的不良氛围。无论网上流传的赴韩交流游记真实与否,看样子,中国国内对此还是抱有相当肯定的态度。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追求趣味的渴望却大抵类似。体育精神,为世界抛开复杂的民族性,实现众生平等,打开了永远绚丽的窗口。
只留待一副善于观察生活的嗅觉,去发现与分享。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