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居家健身成为了提升免疫力的不二选择,但是,免疫健身并非一朝一夕。过度或者错误的健身,都会导致身体机能甚至免疫力的下降,反而给了病毒“趁虚而入”的时机。
适度运动,当下适用于每一个人。那么有人问了,怎么衡量“适度”呢?让我们马上开讲。
免疫力的
“开窗期”
为什么“突击健身”、“剧烈运动”在当前看来都不可取,因为免疫力有“开窗期”。
进行大强度急性运动的时候,由于应激激素的急剧增高,会导致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数量急剧升高;而在大强度运动后,淋巴细胞的浓度相应降低,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及功能也受到影响,这就出现了“免疫低下期”。
据1997年Pedersen BK做出的研究,在一次急性运动后出现的“免疫低下期”可以持续3~72小时不等,各种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极易侵入人体并站稳脚跟,身体的“易感率”升高,这就是“Open Window”(开窗期)。
运动能
提升免疫力吗?
毫无疑问,常运动,总好过不运动。Pedersen在1996年发表的研究表明,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人体抵御外界病毒的第一道防线,会在运动过程中快速增长,并在运动结束的一小时后才会有下降的趋势。
但是只靠运动还不够,“规律”运动才算数。我们肯定有过这种经历:长时间不运动,突然来个10公里的长跑,或者待在健身房2个小时,第二天猝不及防就发烧感冒了,这一切都是因为免疫系统对“临时抱佛脚”特别排斥。
如何衡量
运动强度与时间?
- 把运动时间碎片化
每周进行150分钟的运动,对初学者来说听着或许有点多?其实,把它分解为5次,每次半小时,安排两个休息日,就会感觉轻松得多。
- 逐渐提升强度
特殊时期,不是高强度的运动就完全不可取了,这样的话你让肌肉型选手怎么办?对于不强不过瘾的进阶选手来说,可以把训练时间减半,训练强度增强。
如果你在运动过程中还能说话,那么对你来说,这就是中等强度的水平;
如果你要喘一大口气才能勉强说一句话,这就属于高强的运动水平。
- 光做力量不可行
有氧系统可以更新免疫细胞,规律且适宜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调节免疫系统的可塑性,从而真正达到“提升免疫力”的目的。
一句话说,平常专注于增肌的大佬们,在特殊时期,也要给有氧足够的重视。
- 根据状态,量力而行
中等强度有氧
高强有氧
中高强结合
每周150分钟
每周75分钟
每周2天或以上
+
力量运动(臀腿、腰腹、手臂)
一周2天或以上
- 掌握动作进退阶
当训练强度超出平日能承受的范围,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会使人更易患感染性疾病加上呼吸道的感染。这个时候如果坚持做到力竭,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会落下一身毛病。
不管是健身新人,还是进阶青铜,都可以借助我们App的“进退阶”功能提前定制好适合自己的强度,或者在运动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适时调整难度,在保证效果的同时,避免因“过劳”而产生运动伤害。
- 不同年龄的运动差异
每个人的免疫力水平和提升效率并不相同。用年龄作为大概的分水岭,可以选择不同强度和不同类型的运动。
青少年(6~17岁)
每天进行1小时的中等/高强运动
每周至少3天
有氧——跑步、足球
力量——爬山、俯卧撑
骨骼生长——跳绳、体操
成人(18~64岁)
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快走等)
每周至少2天的力量运动
老年人(65岁及以上)
每周至少1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快走)
每周至少2天的力量运动
额外适度增加平衡性运动(单腿支撑等)
除此之外,运动的多样性也是一个重点。对于成年人来说,每周最好进行2种或以上不同类型的运动,效果会比完全依赖有氧/力量运动的效果要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