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吗?
随着假期的临近,冬日已经过半。很多健身发烧友不等天气转暖,就已经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夏日秀出自己凹凸有致的身材,努力做起了准备。
的确,与阳光、沙滩、比基尼经常相提并论的炎炎盛夏,煞是令人怀念。
可如果你跟大多数人同路,曾经从应试教育走向社会,不知夏天烈日当空的白昼,也是否使你想起了多年以前,被紧张的升学考试所支配的复杂心情。
然而,你或许不曾想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你今天在挥汗如雨中释放自我的健身房,没准将来就会变成“学而X”、“X钥匙”、“学X教育” 那样的教辅基地, 被举个15公斤哑铃就欸欸乱叫的初中生们,以及不时来探班的监护人们充斥。
新年伊始,在以四季如春著称的云南,根据新出台的红头文件指令,该省计划将中考体育成绩上调至100分,与“三大主科”(语文、数学、英语)平起平坐。其他科目,譬如物理为50分,政治、历史、生物学仅各40分。
消息一出,立马传遍了当地家有考生的中年人们的微信朋友圈。而在云南以外,颇似当年吴三桂造反北伐的版图,江西、福建、安徽等省体育所占分数,也是逐年提升。看样子,这项暂作地方试点的计划,有向全国铺开的势头。
由此,“体育成为绝对主科已成定局”之类的报道,开始见诸各大媒体。
你或许纳闷“这些都和健身有鸡毛关系,还颠覆?”,埋怨听这些花边新闻耽误了你泵血的快感之余,又头也不回地抄起夹胸器做开了力竭组。
好吧,如果你当真觉得这事无关紧要,那么我觉得你实在是大大低估了你的同胞——中国人,尤其是内地汉人的起码两点民族性:
首先一点,就是他们在重视教育的价值理念作用下,肯投入多大的心血与成本。
据去年12月上海社科院人口所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当地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总开支上,教育占比最高,超过70%。在初中升高中的义务教育阶段,想要帮孩子取得好成绩,考上重点高中的各类辅导班加在一起,30万元只是一个保守均值,最高则上不封顶。
至于那种形似健身私教的一对一辅导课程,更是因缺乏纸面意义上的定价标准,而经常贵得离谱。单次每小时600元的无税起价,绝对覆盖或秒杀绝大多数私教收入。某些名师则至少要翻一倍,且须通过多方人情介绍。
由此不难看出,有中考的前提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也一定愿意把以前投入在文教上的金钱,花在关乎升学的体育培训上,缺的只是个大义名分。
另外一点,就是国人被压抑了数千年的财富渴望,近三十年忽而得以解放之后,发现商机以及创造商机的惊人潜力。
你也许没听说过“杜国楹”这个名字,但肯定对“背背佳”、“E人E本”、“8848”以及“小罐茶”这些他创造的品牌耳熟能详。踩着时代的浪花,他老人家从青年财务自由到如今身价百亿,一路走来,无不是抓住了彼时旺盛的市场需求。
如果说牵扯公式计算和死记硬背的试卷内容,已经超出了大部分家长亲自辅导的能力之外,那么有板有眼的体育考试项目,恐怕人到中年的职场男女们就更爱莫能助了。
有需求,就必有善于满足需求的供应。届时,在升学的重压下,训练考生应试的课程及其衍生品,很可能会见诸于相当多的体育场馆。“阿姨您放心”,或许也会成为销售们达成签单的必备敬语。
不吹不黑,作为青年普遍罹患视力残疾(近视)的人口大国,这样的努力的确值得称道。初中年龄,是人类生理成长的特殊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身高、体重都会发生变化,是形态发育的关键,对整体健康水平也具有极大的影响。
以长跑、引体向上、投实心球、足篮排球运球为核心的考试科目增加权重,也有利于尽早形成持之以恒的运动习惯。到时候,等这代人成长起来,随之派生的运动健身诉求,相信也会给业界带来耳目一新的变革。
然而,凡事均有利弊。谨慎斟酌的工作,还是要尽可能提前。毕竟,完美的教育,是要追求所有人都能赢得机会的最大公约数。
最值得注意的,就是由此带来的教育公平问题。 长城网一篇名为《中考体育100分,下猛药也得警惕副作用》的报道指出,这种制度对于天生体质偏弱的学生,以及那些体育资源落后的地区,都未见得是福音。
“但对于农村偏远地区的学校来说,还存在场地设施不足、师资力量缺乏等客观原因。如果不看到这种城乡差距,一刀切式的提高中考体育分值,有可能加剧城乡教育差距,对农村学生造成新的不公。”
这个其貌不扬的男生,住宽阔的CBD别墅,于是今后很可能讲出逆袭型男的传奇;那个 亭亭玉立的女生,全家蜗居在苏联援建的廉价住宅里,所以大概率是未来被不尽人意的考试成绩,折磨成人见人躲的青年怨妇。
其次,忽而把大量时间转向体育的成长认知,难说不会使尚在懵懂年纪的初中生,对自己的规划有新的打算。本来为改良中考体制打造出来的一把绝世利刃,剑走偏锋砍了应试教育的牌位,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或许听起来疯狂,但请不要怀疑人性在荷尔蒙最旺盛的岁月,能创造多么巨大的魔力。
在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笔下,跃然画布的作品《青春期》,把一位少女初潮时的惊恐、躁动、好奇和希望展示得淋漓尽致。这些交织在一起的思绪,经常能促成人做出前所未有的改变。
读遍中外大小职业健身健美选手的经历,不难发现,少年时期的些许屈辱和挫折,是他们接触这个行当的最大动力。而日复一日训练带来的身心体验,则直接促使他们决心丢掉往日的羁绊,转行于此。
那么,像赌场那样注定多数人失意,少数人得意的考场,又将演绎出多少这样的故事?
这个社会虽然不像需要农夫、士兵、建筑工人和厨师那样,需要那么多健美运动员,但同时也和对画家、诗人、歌手的态度类似,对任何有趣的灵魂来者不拒。
除此之外,有什么能保证文化课程压力未见减轻的情况下,在数不清的卷子与题海中精疲力尽的考生们,还能兼顾到备考体育的训练之中呢?
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下发了《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要求中小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
众所周知,脑力劳动也是劳动,也会带来生理上的倦怠。加上长期伏案读写造成的不适感,恐怕没有谁能模仿出健身网红们,在电子音乐中洒脱训练的活泼。
并且,学会提高体育成绩的技能,和增长肌肉围度的道理相仿,也是一个需要“突破极限,充足休息,超量恢复”的过程。当中也涉及睡眠、营养、和科学训练的均衡搭配。但应试考生们本就屈指可数的业余时间,无疑成了阻碍这种训练循环最突出的难题。
小到个人,大到群体,虽然在各自的客观条件中有不同的处境,但发展的道理却往往相通。就连热播剧《大明风华》不甚复杂的历史背景,其实也能和不少现实生活相映成趣。
坐拥百万大军,是明朝开国皇帝的抱负;但不想负担因此产生的浩大开支,又是他难以自拔的幻想。怎么办?于是乎,勒令军队劳作自给,屯田自足,成了全国各地执行的政策。对此,皇帝本人非常骄傲,并时而自夸道“朕养兵百万,不费民间一粒米”。
但这种满足皇帝虚荣心的做法,却极大地瓦解了军人的战斗力:忙于繁重劳役,令他们基本没时间参加军事训练;与上级形似主奴的关系,让他们对自己的身份毫无荣誉可言;长期克扣盘剥,使食不果腹,破衣烂衫成了他们大多数人生活的常态。
两头讨巧的政策经历了若干年,最终,泱泱大明便亡于严重饥荒、军民叛乱和边境战争兵败如山倒的三重作用,可谓是两头落空。本想一石二鸟,结果落了个两女一杯的下场。
其实比起文化课程的填鸭模式,体育教育给生理上的烙印,才最有可能给人带来深远的影响。从每次的挫折、酸痛、跌打甚至伤病中再次出发,都不啻为值得铭记的成长。它赋予身心潜移默化的影响,远超过百倍的说教。
奴隶只能搬砖垒墙。而完成金字塔这种宏伟工程,肯定是欢快自由的人。绿荫场上,只有比赛重在参与,心情活泼风趣的健儿们,才能复刻出千百年前,来自古希腊奥林匹克的运动之美;那些因为害怕拿不到奖牌,被送去劳改营而拼搏来的优等成绩,也未必连绵长久。
国民茁壮,产业兴旺,是所有民族不懈追求的美好理想。但其中所涉及的人文及科学因素,之所以能造就全球其他地方的成功典范,也都有各自历史背景沉淀,不是朝夕之间得以协调顺畅的。
记住,幸福的秘密是自由,自由的奥秘是勇敢。不论世间几何,明白想要什么,才能主导自己的命运。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