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凌晨,艺人高以翔被爆在录制浙江卫视综艺节目《追我吧》时晕倒。有现场网友称,高以翔曾心跳停止3分钟,经过十多分钟的心肺复苏抢救后,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经经多方证实艺人高以翔经抢救无效去世......
高以翔原名曹志翔,1984年9月22日出生于台北,从小在加拿大温哥华长大,曾出演《遇见王沥川》《101次求婚》《胜女的代价》《彩虹的重力》等。
据悉,《追我吧》节目运动强度,梅花桩、飞檐走壁、徒手爬高楼,还是深夜录制,非常挑战参与者的体力和毅力。
网上曝出高以翔就医的细节,情况十分危险。爆料者透露,高以翔到医院时瞳孔已经到放大到边缘。
猝死急救,记住黄金四分钟!
数据显示,心脏骤停超过4分钟,脑组织会发生永久性损害,超过10分钟就会脑死亡。
心肺复苏是在专业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延续患者生命最重要的方法。但是,按压胸口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要做到规范操作,并不简单。
视频来源:央视财经
以下为遇到“猝死”患者时,进行救助的正确方式——
第一步:先拨打急救电话120,简要说明情况和所处的位置。
第二步:施救者两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为5-6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第三步:将患者下颌抬起,头部后仰,开通气道。每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交替进行2次人工呼吸。
第四步:现场如有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胸外心脏按压之后,立即配合使用AED,按照语音提示操作,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其实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心肺复苏术(CPR)并不高深,掌握几个关键步骤,我们都有可能救人一命,挽救一个家庭!
多学一点,关键时刻也许能救一条命!
首先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呼吸
2步判断法
意识判断
1、拍拍患者的肩膀,叫叫患者,比如:“先生!先生!听到吗?”
呼吸判断
2、如果患者没有反应,把头凑近患者听听口鼻有没有气流声,观察胸口有没有起伏动作。
3、如果也没有,就可以马上进行心肺复苏了。
心肺复苏重点一:
两手交叠放置于被救援者乳头连线中点,上面的手以十指扣紧方式握住下面的手,然后利用上半身的重量,垂直、用力地往下压(见图)。
心肺复苏重点二:
每次按压的深度,要有1/3胸腔的距离,大概成人是5-6cm,儿童5cm,婴儿4cm。
心肺复苏重点三:
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按压,同时注意每次按压结束时手是对胸壁没有压力的,以保证胸腔充分回弹。
以上几点做到位的话,基本上我们现场急救就是非常有效的了,这将为120专业急救人员到来后的专业抢救赢得时间,大大提高后续患者抢救成功率。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非专业人士也可使用
如果现场能取得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非专业人员也不要发怵,只要打开后按照机器指示操作,都能成功实施心脏除颤,更大大提高复苏成功率。
人工呼吸
非必须
最新的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指出,未经训练的非专业救援者可进行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主要考虑到两点,首先,有效且不过度的人工通气实施起来需要一定的技巧,未经培训的非专业救援者很难做好;其次,公共场所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隔离措施无法到位,增加传染性疾病风险。
学习视频如下:
?
(2016年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获奖作品)
?
心肺复苏指南更新的5大要点:
1. 快速反应 团队协作
主要目的在于尽可能缩短开始首次按压的时间。与旧指南相比,新指南更倾向于同时对患者意识、脉搏、呼吸进行评估。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多名人员组成治疗小组,以同步进行环境安全评估、患者评估、寻求急救以及设备的准备工作(除颤仪等)。
2. 先电击还是先按压?
2010版CPR指南指出:在AED就绪后,应先进行1.5-3分钟的CPR再进行除颤。最新指南更新为:AED准备就绪时应尽快进行除颤,除颤后继续进行CPR。
3. 不要用力过猛!
旧指南规定胸外按压频率不低于100次/分,深度至少5cm。新指南指出:胸外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按压幅度为5-6cm。这是因为,如果不设立按压频率上限,有人可能认为按压越快越好。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按压过快,胸廓不能充分回弹,并不能达到维持循环的目的;按压幅度过大,可能会对患者胸部造成损伤,使患者受到二次伤害。
4. 高质量、有效很重要
按压抬起时不能脱离胸部,但是也不能施加任何压力,应保证胸廓充分回弹。
新指南强调:减少按压中断十分重要。每次中断必须控制在10秒以内,按压操作在整个CPR过程中不得低于60%。
5. CAB顺序仍需坚持
如文章一开始提到的,很多医生对CPR的印象还停留在“先开放气道,再胸外按压”。根据新指南规定,这是错误的。如果施救者为单人,不能同时进行按压及人工呼吸时,应先进行胸外按压,30次胸外按压后再进行2次人工呼吸(30:2)。
急救知识的普及非常重要。
因此,请把正确的急救方法普及给你身边每一个人!
急救知识、视频整理自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医脉通心内频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猝死在秋冬季节的发病率比春夏要高出20%左右,这和天气寒冷有很大的关系。寒冷是心脏疾病加重、恶性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外在因素之一,寒冷会引发血管收缩,从而导致冠心病患者心肌供血不足,诱发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等情况。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