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1:
人造肉技术用的是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技术早就问世,但将其运动到畜牧细胞的体外培育,却是在2013年才成功实施。
附录2:
“人造肉”不像普通肉类呈完整的块状,而是肉糜状,其作为食物的烹饪形式多为肉饼、肉丸、肉条等,色泽、口味也比正常的肉类要淡很多。
附录3:
其营养成分比普通的肉类更为可控。培育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控制加入脂肪细胞的多少,调节成品肉中的脂肪含量,从而培育出更适宜人类各种需求的肉质。
附录4:
还可以通过控制加入脂肪的种类,来调控成品肉的功效,如若在肉的培育过程中用OMEGA-3脂肪酸替代普通脂肪酸,则食用此类肉质,其对心脏的保健效果要比普通的肉更好。
附录5:
“人造肉”虽然有产量高、营养可控等诸多优点,但单价高达几千美元/千克,远非普通人群能承受。另:“人造肉”的制作过程对环境硬件要求极高,诸多外在因素大大增加了生产难度,所以目前仍不能大规模投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