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京博国学
来源: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
知足是看自己拥有什么,而不是看自己没有什么。
人生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多;人心本不累,累的是索求太甚。
其实人这一生,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万般皆带不走,唯知足,才能常乐。
欲念太多,不会快乐
听过一个禅意故事:有个人既穷困潦倒,又无比吝啬。
他向佛祖祈祷说:“如果我发财了,我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吝啬。”
佛祖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个装钱的口袋,说:“这袋子里有一个金币,当你把它拿出来后,里面又会有一个金币,但是当你想要花钱的时候,只有把这个钱袋扔掉才可以。”
那个人开始不吃不喝不睡,日夜不停地往外拿金币。
直到屋子里都装满金币后,他对自己说:“我不能把袋子扔了,钱还在源源不断地出,让钱更多一些的时候,再把袋子扔掉吧!”
最后,他虚弱得连把钱从口袋里拿出的力气都没有了,还是不肯把袋子扔掉,终于死在了钱袋旁边。
作家书海拾贝说过:
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念过多;心本无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
人的欲念就像一座大山,当你用尽力气爬到了山顶,却发现远处还有一座比这座还要高的山,于是又费劲的去爬另一座。
不快乐的人是因为过分关注山的高度,而忽略了原来歇歇脚便可以看到身边美丽的景色。
曾国藩说:“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现代社会,太多欲望充斥着人们,欲念太多,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人需要适可而止
从前,一个富翁对一个贫困的人说:使劲儿跑吧,从现在开始到太阳下山之前,你能跑到的地方我全部给你。
于是,贫困开始拼命地跑着,他跑得越来越远,而脚下将为他所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多。
他被这意想不到的收获刺激着,决定跑得更快更远,以得到更广阔的土地。太阳下山之前,他的确跑到了相当远的地方,但他也因为过度疲劳而活活地倒下了……
人的欲望通常都是无止境的,适度的欲望会促使人们不停地拼搏和奋斗,而过分的贪欲则往往会变成一种负担。
作家沐雨归途说过:
“适可而止,不是中庸,不是退缩,而是一直明智思维恰到好处尺度把握的生活态度。懂得适可而止的人,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遇。”
生活就是这样,面对选择,我们只有一次,如果不适可而止,就会适得其反。
知足是一种生活态度
知乎有一条对知足的高赞回答:
知足是看自己拥有什么,而不是看自己没有什么。
明朝的胡九韶,他的家境很贫困,仅仅可以衣食温饱。
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
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什么?”
知足的人即便清贫,内心依然感恩快乐;他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计较少的人,享受现有的快乐,反而更幸福。
齐白石在成名之后,他的画变成了市场的稀缺品,慕名来买画的人越来越多,出的价格也越来越高。
但齐老成名前和成名后画的价格都是一样的,在他那里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先到先得。
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涨画的价格。
齐老说:“我只是个画画的,物质上吃饱穿暖就可以,不需要什么大富大贵。”
把知足当作常态,心境自然超凡。
看淡才会幸福
杨绛曾在《一百岁感言》里说: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它能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
都来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如果能够感到知足,就好像如仙境一般快乐,不能知足的人就好像如同处在凡尘俗世之间。
人生在世,懂得知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的平安。
如此说来,知足的人,命最好。
作者:作者:京博国学 来源: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 本文经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