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训练者从刚入门到训练6个月,再到训练一年两年,我相信训练的内容会发生很大的转变,从着重的部位到选择的动作,动作的数量,再到做几次什么组间休息,强度多少等等,一定会不一样,但是在有一个因素上,却几乎不会发生什么转变, 那就是每个动作做的组数上。可是这样一个训练变量的调整,可能就能够决定你是否能够取得你想要的进步。
一般常见的我相信都是3-4组一个动作,3组10次,4组8次这样的安排你们一定会经常执行,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
我们能够看到大部分运动员,大部分的训练计划,以及很多研究当中都会采取这样的安排,最终出来的研究结果也往往是受试者都能有明显的进步,那么为什么你也照着这么做了之后,却没能获得相类似的结果呢?这种实验跟现实结果相差甚远的情况可能会让人困惑,但其实这才是正常的。
因为我们实际的情况中所面临的恢复压力跟实验是很不同的,这些特地挑出来进行实验的受众,往往会在一些变量上进行控制,比如日常活动量,睡眠时长,饮食等等,跟他们日常生活不在实验状态时并不一样,或者他们本身就是恢复条件更好的一部分人,才会参与到实验中来,这其实并不符合现实情况。
做健身越久接触的人越多,我越发觉得不能拿运动员的标准去要求大部分普通人,当然我相信业余爱好者中也可以出精英运动员,只是比例会太小。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学会观察自己的训练跟状态,并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因为除了训练计划的设定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变量会影响到我们的恢复,比如工作上的业绩压力,加班的压力,经济上要还贷的压力,想给伴侣买礼物的压力,亲密关系上的不稳定或者缺失,日常各种压力数不胜数。
就算你只是进行一些轻体力劳动只有脑力要求的工作,也一样会积累很多的身体疲劳,这种时候如果你完全不运动,那么加入一定量的训练,一定能带来很多积极的益处,但是不适量的训练安排,只会面对更低的收益率,甚至产生对于身体跟工作生活的负面影响。
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觉得很多训练者能够很快速做出的改变就是调整自己每个动作的组数,你压根不需要去调整自己的训练周期,调整动作选择跟重量,你 只要从自己思维固化的一个动作一定要做4组,调整成做3组,做2组,我相信一定会有不少的人,能从这样的减法中得到更多的收益。
不是一定要做四组才能有训练效果的!你的主项可以适当的保持同样的安排,但对于辅助动作,在恢复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多样性可能会比一个动作练到什么程度练很多组要更重要,更不要说在状态不佳的时候还要硬逼自己一个动作必须做到4组了。
尤其是很多训练者会希望自己能够全身都获得良好的发展,不要有明显滞后的缺点,所以在大肌群复合动作的训练之余,还想每个小肌群都安排动作进行训练,那么即便你做的是简单动作,也会积少成多带来恢复不足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你每个动作只做2组反而能够帮助你覆盖更多的肌群,比如说选择二头,中束,后束每个部位选一个动作做2组,会比你每个动作做4组要训练质量更高压力更小,也会比你一个肌群训练6组要取得更为均衡的收益。
像是动作的选择,具体做法的选择,次数的选择,组间休息的选择,重量的选择这些因素,如果作出改变很有可能就会影响到训练本身的一个目的,(比如硬拉换深蹲,比如做5次变成做10次,休息30秒变成休息1分钟,这些都会直接影响训练产出的方向)因而是更建议在一开始就相对稳定的设计好,再去执行计划,但是对于每个动作的组数,这个变量的调整却相对而言对于你实现目标本身的这个前进方向不会产生影响,所以灵活的去作出根据你实际情况的调整,你的前进速度就有可能因此加快!
马上美国奥赛即将正式来袭,而作为奥赛主赞助商,UP运动营养特给出两款人气补剂回馈活动,5磅乳清与7磅增肌粉惊爆价格只属于小铁馆粉丝的福利!截至到9月15日0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