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是人的天性,而在减肥这件事上,中国女孩可以疯狂到令人发指。
21岁的小倩是个1.67米、110斤的女孩,被妈妈严格要求体型,又是艺术生,便对“胖”格外敏感。
为此开始自杀式减肥,一日一餐,恨不得按米粒计算卡路里,甚至吐掉食物才开心,三年后体重只剩下50斤。
医院检查结果显示:“神经性厌食症、重度营养不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而因长期营养不良,小倩的脑组织如60岁人般脆弱,两次突发脑出血,送医接受手术,40天后才苏醒。
在这条微博下面,依旧有网友说:167的身高,110斤也不算瘦了吧。
1
被中国审美绑架的女孩
中国社会对女孩的身材,都有着过于苛刻的标准。
之前网络盛行的A4腰、iPhone腿、锁骨放硬币,好女不过百,便是将一切数据量化,一点都不考虑女孩身高,比例等问题。
如果胖了,就会被嘲笑遭辱骂,甚至不放过刚刚分娩的妈妈。
前不久,赵丽颖产后现身,炎炎夏日,别人穿短袖,她包裹严实,显得身材臃肿。
有毒舌的网友说:“心疼冯绍峰,每天看一个矮矬肥。”
无独有偶,刚生完孩子的张歆艺被媒体拍到与朋友外出吃饭,照片里的她不如以前苗条。
便被部分网友和媒体嘲笑:虎背熊腰、穿拖鞋出来不修边幅、当妈后就不在意形象了。
张歆艺的回复更是让人心疼:因为一直坚持母乳喂养,所以没办法节食减肥……
节食减肥,一句话包含了所有的辛酸。
中国有多少女生,因为别人一句“你瘦下来一定很好看”、“你最近胖了”而开始疯狂节食减肥?
食物明明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她们却视它为洪水猛兽,像斗鸡一样与其为敌,恐惧食物的存在,最终演变成eating disorder(进食障碍)
2
进食障碍患者:我不会吃饭了
eating disorder(进食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它指的是会影响当事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异常进食习惯。
其中包括短时间大量进食的“狂食症”;吃得太少导致体重偏轻的“厌食症”;
大量进食后再想办法吐出来的“暴食症”;会去吃非食物物品的“异食癖”
以及会将食物吐出再食入的反刍症候群。
很多人对这类群体有颇多误解,认为他们只是没有自制力,自作自受,没事找事干,为了瘦什么都干得出来。
甚至理所当然觉得:“不就是催吐嘛,只要好好吃饭不就可以了。”
但其实他们已经丧失了吃饭的能力……
网友 @孤独症
二十多岁的人,不知道什么叫七分饱,更不知道自己应该吃多少,经常控制不住自己会吃好多,吃到要吐了才停下,然后爆哭。
我甚至无法跟身边的人述说: 我不会吃饭了。
因为这太不可思议了,但却真实的发生在我的身上。
她们中有些人有想过要改变,但这是一种痛苦的精神疾病,是一种即使意识到自己这样不行,也无法控制自己行为的心理疾病。
更是心理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甚至还伴随着抑郁症。
网友@文佳
高中告白被喜欢的男孩子拒绝,说我胖,减肥,一个月从130到90。
大学四年都沉浸在催吐暴食里,很痛苦,真的很痛苦,在家休息了半年,恢复饮食,再到研究生又暴食,什么时候才能走出来啊??
谁能拉我出来呢… 不能放弃!要加油!要加油!好过一次了!一定可以再一次的!
字里行间里都能看到她们的挣扎,其中痛苦的感觉,大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
如果能够更好的活着,谁不想呢?
电影《骨瘦如柴》就很形象的讲述了一群进食障碍者们的精神状态。
对食物热量表倒背如流,生怕吃多了一点食物的女主,克制到怕吃药增加体重,而拒绝吃抗抑郁的药。
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努力进食,却又忍不住想要催吐,最终导致流产的孕妇
厌食到需要用胃管把食物通过鼻腔送到胃中的患者,听到输液有1500千卡,直接被吓哭。
期望变好的女主在努力吃下一块巧克力后,却忍不住疯狂做仰卧起坐消耗卡路里。
看起来很恐怖,甚至是难以置信,但这就是eating disorder患者的真实写照。
而根据研究表明,女性一生中,厌食症的发病率是4%,狂食症与暴食症都是2%,女性在厌食症与狂食症上的发病率,约等于男性的十倍。
而这十倍背后的成因,也令我们深思。
3
成因背后的身材焦虑
是什么让女孩们对体重器上的数字格外敏感,是什么让她们过分在意自己的身材多过于健康?
虽然从科学层面上进食障碍的成因并不明朗,遗传和环境因子都可能有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对女性身材的苛求,是其发病的重要源头之一!
“没有最瘦,只有更瘦!”
“要么瘦!要么死!”
“你怎么这么胖?!”
媒体上充斥着“瘦=美”的言论,贩卖着恐惧和焦虑,并将其跟自律挂上钩,似乎胖就是丑恶的原罪。
可从某种程度上,eating disorder患者比任何人都自律,自律到疯狂折磨自己。
网友@冰淇淋便是这样
ed六年,从120减到80 ,自己最变态的时候每天只吃一碗魔芋丝,吃完去健身房跑半个多小时,瘦的像个大头娃娃,大姨妈半年不来。
有一年生日,朋友们说要给我买一个特别好吃的蛋糕, 我为了这个蛋糕几乎断食一周…
后来到了英国,周围环境对女性的瘦没有那么严苛了,加上想融入群体所以经常和外国朋友一起吃饭喝酒,现在体重大概维持在100,我164高。
英国的朋友们都觉得我很小只…但最近回北京出差,走在路上看到的都是曾经的我,女孩们被周围瘦才能美的标准逼到连正常进食都做不到,挺辛酸的
辛酸的不仅在于此,明星群体的身材焦虑比一般人更严重,却也是传播身材焦虑的源头之一。
周冬雨发过一个自己的吃播 Vlog,面对一桌川菜,她只象征性地每个菜吃了一口,这个视频就结束了。
舒淇去参加《忘不了餐厅》,点菜单时,说了四不吃,“不吃生食,不吃肉类、不吃甜食、不吃辣”,简直就是变相节食。
明星们为了上镜好看,迎合大众和媒体的口味,吃着很少的东西,保持着“完美的身材”,却又无时不刻的向大众传输着一个观点。
瘦就要少吃。
4
坦然接受自己,最美
维密因物化女性而遭受谴责,从神坛跌落下来,国外早已刮起了解放身材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自己,对美的要求也越发多样化。
可中国似乎依旧对瘦有着变态的偏执,许多人将“瘦=美=自律”等同在一起,陷入进虚假的狂欢里
以一种几近羞辱的方式,吞噬着自己的自尊与自信,还不自知。
甚至大义凛然的觉得这是一场自我激励,成功了便可走上白富美、精致女孩的人生巅峰。
同样,小编也不希望大家以‘解放身材’为借口,来一场肥肉的放纵,肆意遨游在垃圾食品的海洋里,标榜自己是与国际接轨的另类女孩。
不管我们对身材的认知是什么,都不要过度,一切行为都应以健康为前提。
而曾经或正在被eating disorder侵蚀的女孩们,不要害怕,接纳自己,你爱自己的样子,才是最美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