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InsDaily 微信号: instachina
最近,王菲13岁的女儿李嫣,突然把自己的微信名改成了“李十万”。
有网友问她为什么改这名字,李嫣解释道:
“之前有个新闻说我两小时逛街花了十万,然后我觉得这都有人信很好笑,就给自己起了这个名字。”
祖传的段子手风格,令人忍俊不禁。
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这些年,李嫣这个小丫头,好像越来越藏不住了。
她走上T台,直播教大家化妆打扮,戴墨镜的方式还登上热搜榜,俨然一个时尚博主。
她有着这个年纪特有的“臭美”,又时尚得大胆,声称“菲姐的时尚只有我跟得上”。
这样自信的她,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李老师”。
在她身上发生的这些可爱的小插曲,让我们很难想起,她其实是一个先天性唇腭裂患者,一个从出生就不完美的小孩。
不少人认识她都在怀疑自己,为什么李嫣和故事里的版本不一样?
李嫣近照
那时候,李嫣的照片被曝光,下面的评论都是一片唏嘘。
曾经为了不让媒体拍到李嫣的照片,李亚鹏和记者大打出手。
李嫣的样貌,很难称得上“好看”。
在星二代的光环下,更显得格格不入。
李嫣小时候的照片
为了修补兔唇,李嫣做过无数次手术。
手术致使她脸部肌肉扭曲,牙床畸形,无法恢复到常人模样。
但有张合照,她一个小姑娘,跷着二郎腿,戴个太阳镜,一脸的混不吝。
自信得有一点嚣张。
普通的女孩儿面对镜头尚且容易羞赧,她却如此坦然。
甚至,还在视频里臭美地说,“我觉得我是完美的。”
杨澜曾采访王菲,问,知道李嫣有唇腭裂的时候是否想过放弃她?
王菲毫不犹豫地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我觉得她很美,很漂亮。
他们无条件接纳了这个孩子,没有一丁点迟疑。
别人看到的是孩子的“不完美”,而王菲和李亚鹏看到的却是自己的“不完美”。
他们不认为自己天生便是合格的父母,决定用自己的努力,去一点一滴赢得孩子的爱与信任。
李嫣爱画画,李亚鹏便张罗着给她搭了一座小木屋。在阳光很好的日子里,李嫣可以在屋子里看书、作画。
王菲也常常抛下工作,尽职尽责地当全职妈妈,带李嫣四处旅行玩耍。
没有人逼迫李嫣培养一堆兴趣爱好,一切任由她自己鼓捣。
她却因此成了“小画家”,灵感来了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画就是几个小时。
李嫣7岁时画的画
但家长嘛,偶尔也有严厉的时候。
每年,李嫣家的固定节目是登高,以及去十三陵水库进行科学观测。
李嫣才两岁不到的时候,就被拉着一起爬长城,在冰天雪地里来回 8 公里,被拖着拽着才爬完。
这么教养出来的孩子确实不娇气,还有点小脾气。
李嫣可以徒手抓虫子,还曾因闹别扭而在微信拉黑爸爸。
大概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吧。
她一岁半能爬山,三岁背熟《金刚经》。五岁可独走15公里,六岁办画展。
在人们还在讨论“李十万”的时候,她已经为“嫣然天使基金”走遍大半个中国,成了同龄人中少有的募捐“大款”。
李嫣画的马儿
她和小朋友们坐在一起,像个成熟的大姐姐一样。
每个见到她的人都能肯定,这个女孩一定从小活在阳光下,在爱里长大。
李亚鹏对李嫣说,“上帝给了你伤痕,我要让这伤痕成为你的荣耀。”
她很不幸,连生而平凡的资格都没有。
但她又那么幸运,因为她的家人始终视她如珍宝。
爱,是一种最轻柔的力量,能治愈最深的创伤。
最好的报答是做你自己
最近热播的《小欢喜》中,陶虹扮演的单亲妈妈宋倩为了让女儿英子考上好大学,辞去老师的工作,白天教人补习,晚上亲自给女儿备课。
她盼着女儿出人头地,为此牺牲自我,看似不求回报。
然而当英子考了第二名,她不但没有感到欣慰,反而恨铁不成钢,指责女儿不够努力。
妈妈为你做了那么多,你怎么可以考不到第一?
宋倩的爱像一堵密不透风的围墙,将孩子严严实实地困住。
表面上是关心,实际是设下铁律,彼此对峙,直至针锋相对。
这样的爱,太过专制,令人窒息。
她忘了,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并不是家长的附属品,不是用来实现愿望的工具。
那不是爱,是他们自己的欲望,投射在孩子身上的阴影。
她想让孩子长成她想象中的样子。
这样的妈妈,何尝不是千千万万个“焦虑的中国家长”呢?
他们以爱为名,行挟持之实。
一不如意,便大发雷霆。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上,00后女学霸武亦姝一举夺冠,一夜间成为新晋“国民女神”。
她才16岁不到,就拥有2000首诗词储备量,从容淡定地打败北大博士,惊艳众人。
武亦姝
大家都觉得,年纪轻轻就这么出色,她一定不是有个虎妈就是有个虎爸。
但采访过她爸妈后,大家都惊了。
武亦姝的爸妈对她的培养方式,竟然是让她“做自己”。
她喜欢读书,她爸妈下班直接关掉手机,陪她一起阅读,交流学习心得。
她喜欢画画,武妈妈就和她一同创作,创作出获得全市书画大赛银奖的作品。
她喜欢汉服却不敢穿,被妈妈怂恿、鼓励,这才下定决心穿汉服出门。
有一次,一位奶奶对武亦姝说,你父母对你这么好,你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报答他们。
从小到大,这样的话我们听得太多了。
可武妈妈听了,对女儿说:“你不需要用很高的分数来报答父母,而是从现在开始,好好活着,过好每一天。”
武亦姝的爸妈从不给她学习上的压力,也不会把物质奖励和分数挂钩。
他们家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而是春风化雨、无为而治。
一切发生得那么自然,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当年以垫底成绩考入初中的武亦姝,最后完成了世俗意义上的“逆袭”。
她以上海考生第65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录取。
以前流行“拼爹”,现在流行“拼娃”。
但继续深究,你会发现,教育走到最后,还得“拼爹妈”。
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胜出的孩子,往往不是“官二代”、“富二代”。
优秀的孩子总是生于开明的家庭,在那里,他们的天赋会得到充分的尊重。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
它的因,在家庭。
它的根,在父母。
感谢你成为我的至亲
前不久,秋瓷炫在韩国首尔补办了一场婚礼。
在丈夫于晓光为她戴上戒指的时候,她站在台上,显得有些局促。
还记得在节目上,她向他求婚,念了一封手写信。
这世上最幸福的新娘托付终生时,通常会说“你要一辈子爱我”。
而她想了半天,说:“感谢你,来到我的身边。感谢你,成为我的至亲。”
秋瓷炫演过不少狗血惨烈的电视剧。
但她的人生,竟比电视剧情节还要跌宕。
她生于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偏偏妈妈生了两个女儿,被奶奶嫌弃。
一起玩水的妹妹不幸溺水夭折,她被精神失常的妈妈骂“应该是你去死”。
18岁那年,她得到的“成人礼”是爸妈离婚,母亲改嫁。
但噩梦还没有结束。
她努力考上大学,却连学费都要自己挣。
于是,刚成年的她被迫拍写真赚钱,尺度很大。
后来她成名出道,事业刚有起色,这套写真又被曝光,观众们骂她“装清纯”。
她含泪向观众道歉,没有半句辩解。
她才这般年纪,却早已学会“打落牙齿和血吞”,凡事都要靠自己。
有惯性一般,像小时候一样,小心翼翼,时刻担心犯错。
不愿向人求助的女孩,大多是没有被认真疼爱过。
别人可以轻易拥有的平安喜乐,她要拼尽全力才能够着。
即使攀上顶峰也不敢安稳,风浪打来,唯有自救。
随后,她独自出走韩国,到陌生的国度重头来过。
《回家的诱惑》足足40本的剧本,因为不懂中文,她必须连对方的台词也记。
曾经要靠翻译才能和于晓光沟通的她,后来能直接用中文接受采访,熟练得让人都忘了她是外国人。
一个韩国女星,靠着自己的打拼,在中国找到了事业的第二春。
拿奖后,她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兴冲冲地跑回家。
但家里灯也没开,没一个人在等她。
那天,她拿着奖杯,在家里沙发上默默坐了一个小时。
纵然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又怎样?
大获全胜归来时,成功的喜悦也无人可以分享。
还好,有人走进她的世界,成了照亮阴霾的一道光。
那个人,就是她后来的丈夫于晓光。
他看出她坚强外壳下的脆弱灵魂,却不动声色保护她。
他说过最动听的情话,也许不是“我爱你”,而是“我想让你有家的感觉”。
有一次,秋瓷炫因为于晓光常去拍戏,两人总聚少离多而崩溃哭泣。
于晓光便认真地说,那我以后不拍戏了,陪着你。
秋瓷炫一边抽泣一边说,不行,我喜欢你挣钱。
然后两人一起又哭又笑。
正因为被爱,才敢这么肆无忌惮啊。
于晓光和他的家庭,让秋瓷炫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家”。
订婚后,按照中国传统,于晓光的父母送她一对金手镯,她竟手足无措,应付不来。
原生家庭都不曾给过的温暖,竟然阴差阳错地在异国找到。
多年后,她和父母极少联系。
她的婚礼,父母没来参加。她风轻云淡,好像终于放下,也不在乎了。
只是,当于晓光的爸爸上台,温柔地说“女儿你好”时,她微笑,眼中有泪光。
原来再坚强的小女孩,也渴望被疼惜吧。
阿德勒有个金句: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不得不说,秋瓷炫是一个奇迹。
出众的美貌,顽强的意志力,让她一步步走到今天。
不仅没有跌落泥潭,还昂首开出坚韧的花儿。
她未曾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依旧温暖、善良地生活着,却无端地让人觉得心疼。
童年缺爱的人,心上永远有个疤。
不信回头看,今天的快乐和悲伤,都藏着昨日的影子。
拥有不幸童年的人,比常人更难长出健康的灵魂。
他会带着原生家庭的枷锁,用往后一生,艰难地修复自身。
像秋瓷炫这样,幸运地从原生家庭的泥沼中奋力抽离的人,又有多少?
别忘了,不是人人都能刮骨疗伤。
有些阴影,注定一生都摆脱不掉。
愿你是个被偏爱的孩子,不完美也无妨。
愿你有个温暖的家,此生不必在颠沛流离中长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