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事业的中坚力量正值壮年,无数年轻的血液也在不断加入其中,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值年轻。来听听这个八零后弄潮儿——海克力斯健身创始人耿彦峻的故事。
生在北方,却生活在南方。北方人在南方地区,由于气候、饮食、语言、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总难免遇到不同程度的隔阂。生活适应、事业发展,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困扰。
然而,对于1986年出生在吉林长春的耿彦峻来说,似乎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如今,在云南,他已经缔造了属于自己的健身商业品牌。虽然年龄不大,但他已经拥有了比较丰富的创业经历。
耿彦峻出生在一个传统的东北教师和工人家庭,过的是那种能在电影《钢的琴》或者《白日焰火》里能找到基本对应形象的社会生活。“但我小时候不常在父母身边,是和我二大爷(伯父)一起长大的。这跟我后来成为运动员有很密切的关系。”
青春岁月
回首过往,耿彦峻还清晰记得自己叛逆不羁的童年。男孩子特有的调皮在海军潜艇侦察兵出身的伯父眼中是有体育天赋,并开始着重训练侄儿在这方面的特长。
耿彦峻的伯父
训练方法简单“粗暴”,典型的硬汉式教育,“比如做俯卧撑的时候,我一口气做了40个,他就拿那个长的鞋拔子打我,让我再做。然后我做到50个,他又打,我就做到70个,还打。直到我做到100个的时候,我说我不行了,已经是极限了,结果‘啪啪啪’又打我,于是我就又做了1个。”
但恰恰是这种高压的方式,使得耿彦峻在系统学习运动科学之前,不仅提前领悟到了诸如力竭这样的肌肉做功概念,也感受到了有关艰苦与努力的人生哲学。
“小的时候,他对我的教育方式大概诸如此类。那时候不太能理解,但后来随着我长大,我越来越能体会到它带给我的益处,它让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具备了一定抗压能力。”没过多久,耕耘就收获了果实。
耿彦峻12岁的时候,体校在他所在的地区展开选拔。这次招录的条件比较严苛,大多数报名者都遭淘汰,体育特长突出的耿彦峻被选中了。
耿彦峻虽然在进入体校最初选择的项目是散打,但在后来的运动接触中发现他更擅长射击,于是他便转项射击。“十六七岁那年,我在省运动会还拿过男子10米气步枪的冠军。”
谈到从入读至18岁离开体校的这段时光,他觉得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如何与人相处。“进体校之前,我是远近有名的‘孩子王’。进入体校之后,发现那里厉害的人非常多。所以我学会了收敛锋芒,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比赛上。因为在那里就是用比赛成绩说话,不出成绩一切免谈。”
成年后的踌躇满志
离开体校后,耿彦峻来到了一家健身俱乐部做起了杂务工作。虽然只干了8个月,但在智能系统尚未正式问世的年代,亲历亲为许多后勤工作,可以非常沉浸式地了解健身场所的运营原理和细节。
在俱乐部的生活让他对健身有了兴趣,一则四川师范大学登载在《健与美》上的健身教练培训营启事,使他心生向往。培训长达一年,涵盖了健身教练从业的方方面面,主要由高校老师执教授课。结合以往的体育基础,联系到自己渴望寻求突破的处境,又想到培训地点设在他既陌生又向往的成都市,于是乎,耿彦峻便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从此,他也算是正式迈进了健身行业领域。
在成都,耿彦峻主要接受的培训方向是健美操。早年习武塑造的体能基础,使他从接触到掌握大部分知识都比别人迅速且准确,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像玩一样地就学会了那些东西。于是他就有时间在成都的各个健身房游走,去了解场地和产业。
“那时候胆子也特别大,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状态。”在健身业处在私教还未普及的时期,每节课50元报酬的工作让他不仅开了眼界,也学以致用,积累了关于培训内容的实际操作经验。
善于与人沟通,乐于活跃气氛的特质,令他的团操课很快成了当地“中老年妇女之友”。时间过得飞快,一年后,耿彦峻良好的表现给任课教师留下的积极印象,给了他一次被推荐到浙江台州的健身俱乐部工作的机会。
不同于以往,这次是正式的教练工作,有正规聘佣关系和工资待遇。“那就去吧”,在这样随性的态度驱使下,他又踏上了新的旅程。
台州的情况出乎他的预料,这次他完全是以一个秩序输出者的形象,来到这座对他而言颇为崭新的城市。约莫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他就俨然做起了店长的职位。原来,这家店很大程度上是投资人心血来潮的产物,装修都弄好了,还没找着销售呢……这样一来,本该专注于私教课程的耿彦峻,开始事无巨细地分担起了店里的方方面面。
隔年,当感觉到这家店的前景已匹配不上自己前进的步伐时,他再次选择拓展新的事业空间。因为儿时沉淀下来的性格特质,又开始发挥了作用。“一旦我闲下来,没压力了,我就会受不了。我虽然渴望安静,但不能长期接受这样的生活节奏。”
无巧不成书,耿彦峻以前投放在专业网站上的资料,被远在昆明的俱乐部经营者看中,并联系到了他。于是,他的下一站便落脚在了那里。
来到这座气候宜人的春城,耿彦峻首先依然要面对像在台州一样缺乏体系的产业环境。“老板了解到我是北方科班出身过来的专业人士,甚至都有点不确定留不留得住我,所以有的待遇条件甚至让我来定。但我是个不怎么看中挣钱,而非常愿意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所以也特别珍惜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
就这样,他在那里开始了“除财务之外什么都干”的忙碌工作安排。预售、销售、客户、装修、人事,这些远超出他在成都所学内容的纷繁事务,让他在这家健身房里进步得非常迅速。
若干个朝夕间,他已是一位成熟的健身产业经理人。而这家俱乐部现在在昆明可以说是“老大哥”的形象——好恒健身。“我从不避讳我是从好恒出来的人,好恒是我成长的重要部分,两位汤总也永远是我重要的伙伴。”
“曲线救国”,玩单车是为了开健身房
不久,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从其他俱乐部离职来他这里应聘的一位教练,无意间对原工作条件的抱怨,再度激起了耿彦峻努力进取的意识。
在他看来,别人无法忍受的紧张环境,正是他理想的生活状态。于是,在吸纳新成员入职之后,他就跳槽到了这个对方避之不及的“新坑”里,也从名副其实的二把手再度变成了一名普通健身教练,这样大的职位落差在别人看来心理状态是很难转变的,但这对耿彦峻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从每个部门最基础的工作做起。长时间的积累,系统的工作经验,让我学会了一家健身房运营的实践经验,为日后的创业搭建储备了扎实的基础。”
新俱乐部有着相对成熟的管理体系,也具备完善的培训机制。这里的企业文化,让他找回了在那种熟悉的体校氛围。狼性,这个时下已经流行在各种新媒体推送内容上的词汇,在那时已经被他切身领会。
但除了为出业绩不惜一切代价的奋斗之外,“狼性”这枚硬币的另一面,也带有桀骜不驯的独立天性,而耿彦峻也的确是这样的人。因为嫌俱乐部统一制定的工作服难看,他于是便和上级商量以业绩换着装随性的特权。
有了“特权”,自然就不同于常人,因为它是和优秀的成绩互为表里的一对关系。很快,耿彦峻就在思考规划新的战略思维。但给别人打工,自己的一些想法终究不能实现,于是他想拥有自己的一家健身房,但高额的开业成本成了他难以翻越的一座大山。
因为自己喜欢在周末骑单车,便从中发现了商机,单车出游以及与之相关的销售提成,是耿彦峻在昆明局部实现“财务自由”后的新方向。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大概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从组装到配置,他基本系统掌握了有关单车的产业知识。
“那时候没有一本类似教材的东西能告诉你这是怎么回事,比如有关国际高级零配件的问题,只能通过和工人们去沟通、去接触、去聊天,才能慢慢地明白。”
一边给人打工,一边也在筹划自己的创业思路,这是耿彦峻接下来的日程安排。“每年在上海也有单车相关的展会,这些我都去关注。”有了前期多年的运营经验做铺垫,关于门店、渠道、客户群体等开业之前所需考虑的基本内容,已经在他心中有了雏形。
因为单车业务的启动资金要远远低于健身房,耿彦峻便很快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但刚开始他还需要自己本职工作的薪水来维持新店的运转。“我选的那个地方租金很便宜,这是因为它的地段相对劣势决定的。但是一个租金高的地段可能仅仅是增加了曝光而已,所以我没有特别在意。反倒是离我工作地点的距离更重要一些。”
初来乍到的创业者
“喜欢单车出游的可以来报名”,在解决客户流量方面,耿彦峻利用已有的资源,有效地充实了单车爱好者群体。“我给他们包好了农家乐,在山里,也花不了太多钱。
大家骑车玩完了,开始吃喝,然后休息休息,聊聊天,自然就会对单车产生兴趣。”然后,他便开始在目标群体中寻找真正愿意消费的那一部分。“开始起步就没有低于五千元的车,再加上我是搞圈子的,所以单车价格基本都在一万左右。”
形成了圈子之后,业务便开始滚雪球似地拓展了开来。由此,耿彦峻还把店面改造了一片茶歇区,开发出专属的社交平台。在这里,有关高价高质量单车的口碑,会在客户与潜在客户之间流转,而那个茶歇区意外地变成了爱好者们自发帮忙推广售卖的前线阵地。
压缩成本,几乎是每个创业者必经的战略步骤。所以他开始四处联系价格较低的进货渠道。但这种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就不再那么简单了。
“于是我就做了详细的商业计划,来布置今后的发展。比如某供货商有两百个客户,每个县城大概两家。那么我就会尽可能的走访这些商家,之后会发现在他们之中,肯为自己打工的大概有一半,也就是作为专营店独立经营。
我认为这是一个谋求变局的突破。”收集到了这些重要信息,耿彦峻很快便以此为依据,到深圳找总公司希望拿到代理权。在深圳,耿彦峻上演了真实版的“三顾茅庐”,在经历了5次碰壁之后,第6次,他终于获得了关注,用3分钟吸引了对方,为了听他完整的报告,对方还特意延迟了开会。
赶上厂家有意扩充自身嫡系实力的诉求,耿彦峻的店面于是就被编制成了对方的直营店。虽然没有分红,但关键而稳定的供货允诺,成了他日后前进的坚实保障。有了这样的底气,他在云南的两个关键城市——曲靖和昭通,把分销渠道纷纷挖到了自己这边。
“我比别人还多一个售后,就是我可以教别人怎么开俱乐部,那些因此挣到钱了的客户,自然粘性就很高。”
摸爬滚打出来的格局,让厂方看到了他的闪光点,并有意给予他更充分的代理权,前提是要完成定额指标。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17家专卖店的营业成绩,让他很快就实现了这个目标,也积累了充裕的资金。
海克力斯时代
2014年8月,海克力斯健身正式创立,耿彦峻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而海克力斯(Hercules)——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正是他对健身精神的表达。
“开个自己的健身房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我要做的就是用户至上,服务至上,以严谨、专业、品质、服务为标准,为客户带来最好的运动环境及运动感受,使我们的员工获得精神及物质的收获,并实现自我价值。”
在电子产品还未普及的时候,他就自己掏腰包购买手环给会员使用, 每次使用后,他都会用消毒剂仔细擦拭,会员们通过科技产品直观感受到每次训练的效果,也更加增强了训练的信心。
“其实未来健身房的竞争优势是什么呢?除了地段,你是否有别人没有的课程,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各个媒体投送的事项都会展开,因为这是一个新的互联网时代。我们为什么要干这些?不仅仅是在做销售,也是在做给商业层面看,让他们看到我们也是能拿到市场占有率的。”“虽然我们目前资金不是很雄厚,但在管理方面探索得相当深入,尤其是对新一代员工的管理。”
如今,海克力斯已经成为了云南的知名健身连锁品牌。
它专注于高端、个性、年轻的用户运动体验,与商场及商业中心相结合,提升生活方式兼运动的便利性。同时与海克力斯拥有共同生活理念及品牌价值的城市精英人群,共同构建并创造全新的城市人群健康时尚的运动方式。满足健康生活人群对健身、娱乐、社交的生活诉求。
经过5年的成长,它在昆明已有8个门店,超过4万名会员。不久前,3000多平方米的海克力斯·健身大悦城店开业,风格及器械全部重磅升级,延续了洛夫特风格,每一个功能区,都尽力做到了完美。
“我们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是互联网产业。中国人对健身最需要的是健身的环境、纯粹的运动状态。我们经营的是人、是概念、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是一张会员卡背后承载的内容。”
回首他的创业之路、跨越出的每一步,都有着清晰的目标,不曾忘记初心,接受迎面而来的挑战,追求极致的同时,也在努力创新与突破自我。“我到现在都没觉得自己过得有多苦,也不太能理解别人说的‘苦’是什么。流血流汗这些,我认为都很正常。虽然我们也遇到过经济不景气所导致的工资延迟这些事情,但我们还是很顺利地都挺过来了。这应该是因为我很早就适应了这种心态的缘故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