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其实疾病也有十二时辰
要小心避开!
痛风
凌晨1—3点
尿酸达到一定浓度,
便会析出结晶,
导致关节疼痛。
建议
糖尿病
凌晨1—3点
被低血糖夺去生命。
建议
立即进食15g碳水化合物,
比如饼干、饮料或者糖果等。
哮喘
清晨4—6点
即可引起支气管收缩,
诱发哮喘发作。
建议
心肌梗死
清晨4—6点
当人体从睡眠状态转到清醒状态时,
交感神经变得兴奋,
导致心率增快,
心肌耗氧量增大。
此时血压也会出现短时间内迅速增高,形成全天血压的第一个高峰,心脑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极易发生血管事件。再加上,血黏稠度较高,种种因素增加了心梗和卒中的风险。
建议
1、疑似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口服抗血小板药物。
2、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物,平稳、持久降压,减少晨峰血压的波动。
3、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尽早来医院接受正规检查和评估,尽早防治早期的心脑血管疾病。
脑卒中
凌晨4—6点
凌晨4:00—6:00之间是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高发时段。因为此时血管内血脂比较高,血液流动比较慢,特别是中老年人不想夜间起床而控制少喝水或不喝水,造成夜间血管黏稠度升高,很容易出意外。
建议
1、普通人睡前喝200ml水,有助降低血黏度。
2、起床前空腹喝200ml水,可美容排毒,稀释血液。
偏头痛
凌晨4—9点
科学家发现,人的血压在这段时间会升高,头痛部位的血管会扩张,从而容易诱发或加重头痛。
偏头痛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尽量避免一些诱发因素。如果症状反复发作,一定别强忍着,要及时看医生。
心脏病及猝死
凌晨4:30
上午6—9点
上午6点至9点有人体“晨峰血压”现象,血压会波动到一个高值。而且,此时血液黏稠度高,神经内分泌激素不稳定,因此心梗、心绞痛、猝死多发,其中发病者中老年人居多。
在凌晨4点,半梦半醒间植物神经紊乱,还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心律失常多发,也是猝死高发阶段,发病者年轻人较多。
建议
1、别起太早,睡到自然醒。冬天注意保暖,早晨醒来最好是服药后再适当活动。
2、起床“3个半”。夜间或早晨起床,睁开眼睛后继续平卧半分钟,再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下垂床沿坐半分钟,最后再下地活动,这样至少可使1/2的心脑血管病人免于发生意外或猝死。
3、35岁以上体检应加检血脂、颈动脉B超筛查血管斑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感冒
上午8—11点
对感冒患者的研究发现,人体抗炎激素水平在夜间下降,鼻腔通道白天比夜间更放松等原因,都会导致感冒在这一时段加重。
一般来说,服用对症药物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症状。
焦虑症
下午3—6点
研究发现,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在下午至晚上这段时间会加重。
每天做些让心静下来的康复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
皮肤瘙痒
晚上7—11点
在这段时间,不少人湿疹、皮炎的瘙痒症状会加重。皮肤在晚上温度升高且更缺水,这会加重瘙痒。
不过,此时皮肤的吸收能力也很强,进行针对性治疗效果更好。
胃灼热
晚上8—凌晨2点
胃灼热患者晚饭后的发病率是另外两餐后发病率的3倍。这段时间,人体胃酸分泌增多,胃灼热症状加重,还可能影响睡眠。
建议睡时尽量选择仰卧或左侧卧,因为右侧卧可能加重胃部反酸。
记住2个健康时间段
起床越早越好?锻炼时间越长越好?NO!记住这些健康时间段,远离疾病困扰,每天保持活力四射。
适合起床的时间
早上7:21后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研究发现,7点21分后起床最好,因为如果在05:22—07:21之间起床,血液中可能引起心脏病的物质会增加。
最适合锻炼的时间
下午4—6点
此时身体各项指标都达到最适合锻炼的水平:体温最高,肌肉力量和弹性最强;肺活量和心脏功能最好;视觉、听觉等最敏感;全身协调能力最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