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饮料,
被美国研究者严重警告抵制;
有一种饮料,它被外媒列为,
9种不能在中国买的食物的第1名;
而这种饮料,却让1亿国人上瘾...
它,就是奶茶。
众所周知,
奶茶的热量极高,
但是奶茶的味道,
又让不少人欲罢不能。
比如我们亲爱的周董,
本来挺帅气的一个小伙子,
之前硬是喝奶茶喝成了一个“小胖”…
图片来源:微博@呦大豪爷
还有林允,
关注了林允小号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
奶茶当饭吃几乎是她的日常。
当然,喜欢喝奶茶的,可不止明星。
根据口碑公布的消费数据,
2017年中国消费者餐饮消费清单中最火产品,
不是咖啡,也不是面包,而是奶茶!
在过去的一年之中,
有差不多1亿用户曾经购买过奶茶,
每个人在奶茶上的平均年消费额达到 80 元[1]。
是的,你的一点点、喜茶都没白买?。
明知道一杯700毫升的珍珠奶茶,
相当于1、2碗饭的热量;
明知道奶茶里并没有所谓的养生茶存在,
仍旧抱着“奶茶可以养生”的信念继续喝;
明明37度的高温热到让人窒息,
仍阻止不了网红奶茶店门口,
绕了18弯长队只为呷一口奶茶的“信徒”。
即使很多媒体都在提醒大众,
为了健康要少喝奶茶,
2017年仍有9.6万家奶茶店开门[2],
毕竟,有需求,就有市场。
不光是中国,
就连美国也已经被奶茶成功攻破,
以至于有学者专门针对奶茶发表论文,
向政府健康部门提出了郑重警告。
表示“奶茶”应该正名为“含糖饮料”,
并严肃考虑对其饮用量的控制[3]。
(含糖饮料在美国要交更高的税)
不仅如此,
珍珠奶茶中的珍珠甚至被外媒列为,
9种不能在中国买的食物的第1名。
那么,让1亿国人戒不掉的奶茶,
到底藏了什么猫腻?
奶茶奶茶,
不就是奶+茶吗?
但是,却没有商家愿意告诉你,
那些让人喝了一口,
就想再喝一口的奶茶里,
真正藏了什么。
口感丝滑的代价
你从来不知道
奶茶里的“奶”,
还有真奶、假奶之分?
真奶,不用说也知道就是牛奶,
而假奶,就是我们常说的植脂末(奶精)。
最早的奶茶当然是牛奶和茶做的,
后来人们发现用植脂末替代牛奶,
得到的奶茶,和用牛奶制作的奶茶,
在外观和口感上很接近,
甚至入口后更加顺滑。
这样奶茶不需要牛奶也可以制作,
成本大幅降低。
某宝搜一下“奶精粉”即可看到,
一般1kg二十块钱左右,
大概能做200多杯台式奶茶。
奶精的成分并不复杂,
但其中所含的氢化植物油往往会引起争议:
部分氢化植物油含有反式脂肪酸,
无数的科学研究发现,
反式脂肪酸和心血管疾病有直接正相关的联系。
由部分氧化的大豆油制作的奶精,
含有大量反式脂肪,不建议经常食用;
而采用了椰子油或菜籽油制作的奶精,
反式脂肪含量不到 1%,相对健康,
当然,还是要少摄入为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
“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g”。
上海消保委测试结果显示,
27家奶茶店购买的奶茶中,
4件奶茶样品含有较高的反式脂肪酸,
一杯奶茶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在3.7-6.2g之间,
远超出膳食指南建议。
“无糖”奶茶
商家的文字游戏
奶茶常用糖调节口感,
但摄入过量的糖,
会增加龋齿及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
“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
每天摄入不超过50g,
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上海市消保委数据显示,
27家奶茶店购买的奶茶中,
每杯奶茶含糖量在11-62g/杯之间,
平均为33g/杯,
更有甚者一杯含有99g糖,
相当于2瓶500ml可乐的含糖量。
当然,在健康主义兴起的如今,
也有一部分消费者会选择“无糖”的奶茶,
认为其应该不含糖,但经营者宣称的“无糖”,
一般指的都是在现场调制奶茶的过程中,
不再额外加糖,
但是,原料中本来含的糖,
就被商家聪明的蒙混过关了。
在消保委的调查中,
24件宣称“低糖”“去糖”或“无糖”的奶茶中,
有20件宣称“无糖”的样品,
实测含糖量在1.2-5g/100mL之间,
平均为2.4g/100mL。
目前国家对奶茶尚无“无糖”的标准,
参考预包装食品标称“无糖”的要求:
含糖量不高于0.5g/100mL。
那些宣称“无糖”的奶茶,
含糖量为规定标准的近5倍。
这对于已经有了健康意识的消费者来说,
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不仅如此,嗜甜党也要注意,
你喝到的“甜”很可能都来自果葡糖浆!
美国《营养学》杂志最新研究指出,
经常用在汽水与加工食品中的果葡糖浆,
比一般的食用糖分更有害健康。
据调查走访,
大部分的奶茶店使用的糖源,
都是果葡糖浆。
某网红奶茶店张贴的糖分甜度表
并未说明加了什么糖加了多少糖
杭州一家饮料灌装企业的工作人员说,
果葡糖浆在各种甜味饮料中用得非常广泛。
在国内,碳酸饮料、茶饮料的糖源,
主要由果葡糖浆和白砂糖混合组成。
在一些发达国家,
碳酸饮料糖源已经全是果葡糖浆,
这样成本更低,
而果葡糖浆里几乎全是果糖。
而过量果糖摄入,
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代谢紊乱和肥胖。
2011年首度证实果糖和肝脏疾病有关。
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研究发现,
全美有30%非酒精性脂肪肝,
可能和果糖有关。
过量摄入果糖,会增加肝脏的负担[4]。
喝奶茶=喝“油”?
随着奶茶口味日新月异的创新,
大多数消费者都偏爱选择奶盖类奶茶,
但部分消费者并不知道、或从来没想过,
奶盖究竟是什么做的。
就拿“芝士海盐”味说吧,
你以为里面是满满的芝士和海盐?
其实是植脂末、白砂糖和盐。
上海消保委测试结果显示,
45件无奶盖的奶茶脂肪含量,
在1.10-4.40g/100mL之间,
平均为2.66g/100mL;
6件有奶盖的奶茶脂肪含量,
在5.4-7.7g/100mL之间,
平均为6.25g/100mL。
脂肪含量多的1杯奶茶可提供58.5g的脂肪,
相当于6包薯片的脂肪含量,
几乎接近成人每日推荐摄入脂肪量60g。
很多人都是吃完饭再买杯奶茶喝,
你说你不胖谁胖呐?
1杯奶茶让我失眠了一夜
你有没有经历过喝了杯奶茶,
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的情况…
调查显示,部分奶茶中咖啡因的含量,
远高于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
但许多消费者并不知道奶茶中含有咖啡因。
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
能暂时使人恢复精力驱走睡意,
但快速过量的咖啡因摄入,
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
欧洲食品安全局认为,
健康成人单次摄入200mg、
全日摄入400mg咖啡因,
不会引起安全问题;
孕妇每日咖啡因摄入不超过200mg,
不会危害胎儿。
一杯中杯美式咖啡的咖啡因含量为108mg,
一罐红牛饮料中的咖啡因含量为50mg。
上海消保委比较试验发现,
51件奶茶样品的咖啡因含量平均高达270mg/L,
最高的达828mg/L;
其中4件样品每杯的咖啡因含量高于300mg,
最高的一杯含量高达428mg,
其咖啡因含量相当于4杯咖啡或8罐红牛。
肚子饿了来1杯奶茶?
那你真的不用吃饭了!
一些材料非常丰富的奶茶还会加奶油,
芝士,坚果,冰淇淋,芋圆,棉花糖,
椰果,珍珠,甚至奥利奥,蛋糕等,
有脂肪和热量太高的风险。
消保委测试结果显示,
51件样品提供的能量在510-2780kJ/杯之间,
平均为1209kJ/杯。
按照成人每日推荐摄入8400kJ能量计算,
能量最高的一杯奶茶可提供全天所需能量的1/3。
过多能量的摄入会引起代谢障碍,
从而导致肥胖。
图片来源:ins@k5fuwa
多少人最爱吃的珍珠
正在备受争议
2012年,一些德国的研究者发现,
珍珠奶茶的珍珠中,
含有多氯化联苯。
多氯联苯属于致癌物质,
容易累积在脂肪组织,造成脑部、
皮肤及内脏的疾病,
并影响神经、生殖及免疫系统。
就是戒不掉奶茶?
4招帮到你!
自我麻痹法
满足指数:★★★★★
致胖指数:★★★★★
喝冰的,可以抵消芝士茶的热量。
喝之前摇一摇,
奶茶已经帮你运动了,不会变胖的。
喝的时候一定要快,
只要够快,卡路里就追不上你。
相信不少同学都是抱着这样的心理,
在喝奶茶的吧?
替代法
满足指数:★★★☆☆
致胖指数:★★☆☆☆
在外面喝奶茶的坑太多了,
如果不想踩坑,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
不喝
但总是想喝怎么办?
喝别的
推荐美式咖啡、纯牛奶、无糖豆浆、
椰子水、无糖苏打水、气泡水、
零卡肥宅快乐水、红茶、绿茶、
乌龙茶、普洱茶、大麦茶、花茶…
好喝的饮料很多,
就不要天天想着奶茶了。
过瘾法
满足指数:★★★★☆
致胖指数:★★★☆☆
实在忍不住,
可以买小杯的、无糖的、
不加奶盖&一堆配料的纯奶茶。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饮品店,
开始用鲜牛奶来做奶茶。
选择你信得过的品牌,
选择无糖或微糖,
这样的一杯奶茶,
过嘴瘾会是还不错的选择。
忍不住还是想要点“全糖”?
看看下面的图压压惊。
佛系法
满足指数:★★★★★
致胖指数:★☆☆☆☆
回想那些配料表复杂到眼花的“奶”和“茶”,
每天以不可估量的规模和速度,
被调制、售出、疯抢、喝下....
这些奶茶满足了多少从众的好奇,
就剩下了多少热潮过去的空虚;
喂饱了多少寂寞的肚子,
就助长了多少满溢的脂肪。
目前,我国对现制奶茶,
并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
奶茶企业自然就有更大的“操作空间”,
没有国家标准、利润空间大、市场需求广,
这样的奶茶行业,还在不断蔓延扩张...
而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佛系一点,
不盲目,不从众,控制喝奶茶次数,
实在想喝,自己动手做。
热牛奶+现泡茶+适量糖,
一杯朴素实在的自制奶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