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肌症是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出现的一种生理性改变,指肌肉质量和功能的下降。人体在40岁左右开始出现肌肉量的减少,在70岁以前每十年大概丢失约8%,此后肌肉丢失的速度明显增快,可达每十年15%。
在60~70岁的人群中少肌症的发生率为5%~13%,而在80岁以上人群中则为11%~50%。老年少肌症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明显升高,发生肢体残疾的风险较普通人群高3~4倍,除此之外,少肌症还可导致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并是老年人的独立致死原因。
一般根据与健康青年人数据比较后进行评价,可采用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SMI),即四肢骨骼肌(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ASM)的质量与身高平方的比值[SMI=ASM(kg)/ 身高(m)2]。SMI低于青年对照组(18~39岁)2SD,或男子≤7.23kg/m2,女子≤5.67 kg/m2或步速≤1m/s或6分钟步行<400米即可评定为少肌症。
除了力量型运动员外,一般人从中年开始,随着身体的衰老,肌肉减少速度会逐渐加快,肌肉量越来越少。40岁后每年肌肉丢失率约为0.5%~1%,50岁后为1%~2%。一般来说,到了60岁,肌肉丢失量已达到30%,到80岁后可达50%左右,当肌肉减少30%时,肌肉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