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肌肉”的概念是不严谨的,肌肉即肌肉组织,都是由肌细胞构成的,肌细胞通常也称为肌纤维。所谓的“死肌肉”是指由单一刺激而增大形成的肌肉,由于训练过程中缺少整体协调,导致肢体有力量却无法配合,最终使得躯体灵活度低,应变能力差。
也就是说:长期的针对围度的训练,导致你的柔韧性,爆发力,协调性等不像你肌肉围度看起来的那么厉害。
肌肉力量来源于完成动作时各肌群收缩的合力,各肌群之间的协调性如何则是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对抗肌不能放松,主动肌的力量就会被对抗肌抵消一部分甚至全部。
紧张收缩的肌肉压迫肌肉中的血管,影响血液流动。肌肉一旦放松,则会大大改善血液循环条件,使血液流动比肌紧张时提高十倍多,降低血乳酸含量,对减缓疲劳和避免运动损伤有重要作用。
运动过程中的有关刺激会使人产生较重的心理负荷,必须让心理不断有放松调节的机会,才能更好地调控肌肉运动。
健身爱好者确实应该多做松解和拉伸来保证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保证了这一点就跟“死肌肉”没关系了,就算不够有力,不够快,不够能打,那都不是肌肉的错。
提高肌肉放松能力的方法
通过选择动作培养肌肉的放松能力
多样化的动作既能提高训练兴趣,又能全面发展肌肉。
(1)远近结合。肌肉收缩牵引其所附着的骨骼运动,其中一骨的位置相对固定,另一骨相对移动。固定点在近侧时叫近固定,如卧推时胸大肌就是近固定;固定点在远侧时叫远固定,如俯卧撑时胸大肌就是远固定。为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可以远近动作结合,如将引体向上与滑轮下拉一起练,卧推与俯卧撑一起练,等等。
(2)屈伸结合。主要是把拮抗肌群结合在一起练。这种方法能使大脑与肌肉的神经联系得到不断加强,有效地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
通过动作练习培养肌肉的放松能力
肌肉的放松能力与控制动作的能力相关,因此在训练中要学会随心所欲地控制动作。
(1)明暗结合。「明」指形式上在做动作,「暗」指自我暗示,默念。练习中体会「肌肉挂在骨上」的感觉,深呼吸,调整精神状态,使动作与想像相结合。
(2)快慢结合。缓慢地做动作,可有意识地感觉肌肉的紧张、松弛和用力等,并注意体会动作的细节及差异。比如,哑铃旋内弯举,旋与不旋就有很大的区别。
(3)动静结合。静力收缩与动力收缩相结合,向心收缩与离心收缩相结合。
(4)轻重结合。重量的变化能使练习者感到肌肉随着运动的变化,注意主体用力的意识,达到举轻若重、举重若轻之效果。
(5)长短结合。在讲究动作彻底性的同时,有意识地练练半程动作,让动作的幅度有所变化,全程动作和半程动作相结合。
(6)伸缩结合。组间间歇时,将所练的肌肉适度拉伸,使处于紧张而有所缩短的肌肉得到及时的松弛和恢复。
通过整理活动培养肌肉的放松能力
训练结束后,要认真做放松整理活动,特别是按摩,以促进肌肉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肌肉营养状况,消除疲劳,加速肌肉放松。有条件的可洗个温水澡,促进肌肉新陈代谢,使神经系统抑制过程更完善,有利于肌肉放松。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肌肉在被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会造成触发点,这会使得肌纤维周围的循环代谢降低,出现供养不足、代谢物堆积的情况。而有的时候这些问题并不会直接或立刻出现症状,很有可能在某次运动刺激后才出现症状。如:疼痛、紧绷感。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对症状区域进行浅层和深层的筋膜松解。使用手指或胶球按压住不适的区域,感受到微痛感即可,然后再完成相关肌肉的收缩与放松,使肌纤维和深层筋膜产生滑动,促进恢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