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心烦不安时会通过吃冰淇淋或巧克力来寻求安慰。在处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情方面,不同人的做法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差异,有些人更有可能从食物中寻求到慰藉。然而,为了应对负面情绪而养成情绪化的饮食习惯很有可能造成体重增长。
当前有越来越多的人体重超重,数据显示,截止到2025年,全球将会有27亿成年人受到肥胖的影响,他们也会存在着患上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和癌症等疾病的风险。那么,为什么有些人需要用食物来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另一些人却不需要这样做呢?
有助于解释这种差异的一个心理学概念就是“成年人的依恋取向”。 取决于我们害怕被所爱的人抛弃的程度,成年人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依恋焦虑”的维度。我们在这个维度上所处的位置(高或低)决定了对我们和其他人在人际关系中的行为的一些期望值。
这些都是作为对我们在婴儿时接受照顾时的反应而发展起来的,它能够体现出个人的依恋风格。加拿大肯高迪亚大学的研究者近期进行的一项综合分析发现,一个人的依恋焦虑程度越高,就越有可能养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进而对体质指数(BMI)产生连锁反应。
另外两项研究也表明,接受减肥手术的患者在依恋焦虑方面的得分高于身材苗条的同龄人,而这种差异在部分程度上是由于饮食过量的倾向所致。
理解依恋焦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都知道,有高度依恋焦虑的人更有可能注意到一些令人心烦意乱的事情,而且他们在心烦意乱时更难以控制自身的情绪,这与依恋导向首先出现的方式有关。
如果我们能从护理者那里得到持续的照顾,包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等,我们或许就会形成一种安全的依恋取向;对于安全感高的人而言,当消极的生活事件发生时,他们能从别人那里寻求到支持。
然而,不一致的照顾(护理者有时会对别人的需求做出反应,而在其他时候却没有反应)会导致依恋焦虑产生,并我们担忧自身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当消极的生活事件发生时,我们会寻求他人的支持,但又认为是不可靠的。
与安全感十足的人相比,有高度依恋焦虑的人更难自我安慰。情绪管理能力差有助于解释为何有依恋焦虑的人更容易暴饮暴食。
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心理科学家最近检测了这种糟糕的情绪管理是否能解释为什么有依恋焦虑的人更容易吃得过多。
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对于那些高度依恋焦虑的人来说,他们不仅难以摆脱任何让他们心烦意乱的事情,而且很难继续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对高度依赖焦虑的人来说,这些负面情绪只能用食物来控制,这就与BMI增加有关。
管理饮食行为
有依恋焦虑的人要想控制自己的饮食行为,有两种方法似乎很有希望,包括针对特定的依恋取向本身和提高情绪的调节技能。
针对依恋取向,一种可能性是被称为“安全启动”的心理学技术,该技术旨在让人们表现得镇静自若,轻松应对消极的生活事件。它会产生更普遍的有益效果,如从事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者发现,这种“安全启动”与摄入零食有关。当人们被要求思考他们生活中的安全关系(而不是焦虑的关系)时,他们在随后吃的零食较少。
在情绪调节方面,荷兰内梅亨大学的研究者强调了有情绪化饮食行为的人在减肥时,要注重应对压力而不是限制热量等方面的重要性。然而,这项研究并不仅仅针对那些有依恋焦虑的人群,因此后期研究人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内容及商务合作,请发邮件至liushanshan0422@126.com
— END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