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酸痛是现代人常会遇到的一种伤病。
一项调查显示,超过80%的人存在下背痛的困扰,其中男女性的比例分别为51%与58%,发生的年龄层集中在35-45岁之间,这也显示出下背部痛的问题普遍好发于已在职场打拼一段时间的人,也就意味着这种病痛与工作习惯有着摆脱不了的关系。
易忽略的习惯
要知道,下背酸痛跟脊椎问题有着强关联性。通常,大部分人的下背痛都是因为用力不当或长时间姿势不良,造成脊椎的压力过大所导致,其中又以下列这四个常见而又容易被忽略的生活习惯为主,千万不能轻视:
习惯1、90度的坐姿好不好?
一般来说,我们都认为最好的坐姿是背部与腿部呈90度,并将背部贴紧椅背的直角坐姿,但英国与加拿大科学家于2007年联合发表的一项研究推翻了传统理论,他们指出:90度坐直并非最健康的姿势。
他们将坐姿分为脊椎与大腿呈90 度的挺直、低于90 度的前俯以及高于90度的后仰三种,并通过新型可移动式核磁共振造影机测量22个实验者的脊椎角度及椎间盘活动。测量结果发现,挺直坐姿造成的脊椎压力最多,前俯坐姿次之,而压力最轻的是后仰坐姿。
研究人员表示,压力会挤歪脊椎,久而久之造成肌肉与韧带疼痛、变形、甚至慢性病,而后倾135度是最符合生物力学的坐姿。虽说135度的坐姿对椎间盘的压力最小,但也有人质疑,近似躺著的坐姿因无配套的桌子,同样会使颈部拉伸过度,这样的角度对颈椎和颈部肌肉都不利。因此,目前都以100-110度倾斜角度为主。
习惯2、久坐不动
这是个现代都市人常见的毛病,认真想想,你是否每天超过8小时坐在办公桌前?回到家还会继续窝在沙发上、床上玩手机?这样的工作生活习惯,势必会造成支持和保护脊柱的肌肉失去力量,并引发很多莫名其妙的下背疼痛问题。相关研究表明,主要支撑脊椎的肌肉长期得不到训练时,肌肉的萎缩程度有时就和受到外伤接近。
超声波研究表明,大多数的下背痛患者,要么是腰部多裂肌失去肌力;要么是核心肌群失去肌力,甚至于二者兼而有之。在正常情况下,身体躯干的这些肌肉需要时常活动来支持和保护脊椎与下背部。如果每天连续久坐,保护脊椎的肌肉在长期得不到训练的情形下,就会引发肌力不足与衰退的现象,进而引发腰酸背痛。
习惯3、运动姿势错误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运动,但如果运动前没有充分热身,重量训练时负荷过重施压在脊椎上,就会产生背部疼痛问题。脊柱是由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荐椎(荐椎也称骶骨,是一个坚强的三角契形结构,它的上部与腰椎底部相接,两侧与髋骨相接,下部连着尾骨,它是人体唯一连结脊柱和骨盆的骨头)和尾椎所形成。
从侧面看,脊椎是一条和缓的S形曲线(有两处S型)。当我们在运动负重时,姿势不正确、负重过大或用力过猛,就可能导致一个或多个胸椎的受力不均,导緻小关节发生借位或半错位的情形,进而刺激很多部位的神经感觉纤维,进而引起慢性背部疼痛。
习惯4、常穿高跟鞋
很多爱美女性都喜欢穿高跟鞋,长时间穿着站立或走路后,都会发生腰酸背痛的情形。这是因为穿高跟鞋时,脚跟和脚尖不在一个水平面上,于是不可避免地导致身体的重心前移。
为了保持身体平衡,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让身体往后倾,这就会增加后背肌肉的张力,使得脊椎长时间处于过伸的状态,进而导致腰酸背疼,甚至严重到造成脊椎前突。
此外,穿高跟鞋也会因为身体重心前移,从1英吋(2.54cm)的鞋跟开始就会让脚部额外增加22%的压力,2英吋(5.1cm)会增加57%的压力,而3英吋(7.6cm)时则会增加高达76%的压力,这么大的压力足以让脚尖负重增大进而诱发拇趾外翻、拇囊炎、睡状趾与蹠骨头缺血性坏死等疾病。这些病变除了引起足部疼痛、麻木等不适外,也会通过神经反射机制牵涉到下背部引起酸痛。
人体腰椎位于身体中段,上连颈椎、胸椎,下连荐椎、尾椎。腰椎一共有五块,脊柱越靠近基部,负荷的重量就越大,因此位于下背部的腰椎也就相应更为粗大强壮。腰椎的连结和支持除了椎间盘外,周围的韧带、肌肉、髋部、胸腹部的肌肉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再加上主要的韧带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脊间韧带与及脊上韧带,因此,一旦腰椎韧带发生损伤,也会造成腰部不同程度疼痛。
此外,腰椎的活动范围与年龄成反比,即随着年龄增长,腰椎各个方向的活动范围逐渐减少,而另一个方面,腰椎的活动范围大小也与平时的锻炼密切相关。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