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意思是说在文化审美上,不同的人各有各的偏爱喜好,很难分出高下。
但在体育竞技方面,因为有了固定的比赛规则,胜负名次于是就分得很清楚。
然而,形体健美,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育运动,虽然也有着在优胜劣汰中分出冠亚季军的程序,但这并不妨碍未能夺冠,甚至奖牌榜外的选手们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
咱号的忠实粉丝们,一定还对去年介绍过的那位女子健身界的传奇Cory Everson有着很深的印象。(《Cory Everson: 众多健身明星们心目中的神级榜样》)
多次蝉联奥赛冠军的成就,让她不仅获得了健身界经典人物的历史地位,也成为了激励无数后辈们超越自我的梦幻偶像。
但与她同台竞技的另一位运动员,凭借着不俗的实力,在多次赛事上紧随其后,虽然未曾摘得奥赛桂冠,但依然值得铭记。
她就是来自德国的Anja Langer。
1965年,Anja出生在德国南部一座靠近森林,植被茂密的城市。
森林,是德国人的祖先古条顿人(Teutonen)重要的文化背景元素。
德意志民族的许多神话传说、历史叙事和民俗记忆,都围绕着它展开。
这种生活环境,至少在她本人事后看来,是促使她选择步入体育生涯的关键影响,“它激发了我回归自然原始激情,并一直持续至今。”
因此,从8岁开始,Anja就醉心于体操、骑马、爵士舞等各种体育运动带给她的欢乐。
在她15岁时,健美运动在电视等媒介的推动下,开始风靡全球。活泼好动的天性,让她毫不犹豫地赶上了这股时髦。
虽然在女性从事力量训练并不普及的年代,她成了那时健身房里唯一的异性,但这却意外地令她觉得尤其兴奋。一周三次的训练频率,加上之前的的体育基础,使她的身材很快就变得出类拔萃。
1982年,Anja在国内的初赛,并不像很多天赋秉异运动员那样,得以初战告捷。然而,相反的结果却让她鼓足勇气,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
不过相比起牛刀小试遇到挫折,来自他家庭的一种东方式麻烦,才真正值得困扰。
Anja要把健美运动当成自己未来事业的愿望,遭到了她父母的坚决反对。不难想象,反对的理由是她应该把认真读书升学,作为前途的规划。
但Anja很快就用实力证明了自己,闯出了一条令人赞叹的大道。
1983年,她在德国和西班牙举行的锦标赛上,接连获得优秀的翻身成绩。仅在2年后,她又在澳大利亚摘得了首个世界级冠军。彼时,她年仅20岁。
这俨然是一股“甭信我,服我”气概。
然而,就在Anja准备挑战奥赛,迈向她事业的黄金岁月时,当初反对她入行的父亲,却溘然离开人世了。
和家人之间的矛盾,早已被她辉煌的夺冠经历所消弭。Anja只有变得更大、更强,才对得起父亲对她的理解与关爱。
众所周知,问鼎奥赛的舞台,竞争激烈。最后角逐阶段,前几名之间的差距已然微乎其微。极致和完美,总在不断被刷新。体育精神,也因此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1988年,荣获奥林匹亚季军奖牌,标志着Anja的辛苦付出终于获得了回报。
很快,她的形象开始登上各类健身出版物的封面,为大众所知悉。虽然不曾荣登冠军宝座,却分享着和冠军几乎等量齐观的荣誉。
90年代,儿子的降生,让她决定提前结束职业运动员的赛场生涯。但作为一名狂热的形体塑造爱好者,她始终保持着刻苦的训练。
后来,Anja也曾尝试着运营自己的健身产业。但由于缺乏商业思维,以及经商工作和训练时间的冲突,她不久就把产业实体又卖了出去,专心做一名健身运动执教者。
2000年前后,集中时间和精力,得到了投资支持,她留下了一批精致的摄影写真,把自己的魅力定格成了永恒。
珠穆朗玛峰,作为世界第一高峰,已经举世闻名。
乔戈里峰,作为世界第二高,却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明白,每个人都要经历属于自我的起起落落。我们的那些孤独、彷徨、失落,无人能懂,但人人都会体验,那些最初无法忍受的情绪。
真正需要牢记的,是对待事物时刻保持的热忱情怀。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