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要瘦到100斤以下!”
“六级550+一定要实现!”
“坚持每天健身”
“好好学习,争取拿奖学金”
……
每逢新年或者新学期,我们总会立下这样一些目标。
年复一年……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目标:减肥,获得升职或者戒烟。
坚持这些目标从来就不容易。调查显示,有45%的人在一个月后就会放弃。
为什么保持积极性那么难?
又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保持积极性达到目标呢?
希望今天的视频,能给你答案。
《The science of motivation》
《科学的方法让你做事更有效率》
视频时长:3分58秒
从视频中,可以观察到大脑内部的核磁共振画面。
为了好玩而完成挑战和为了奖励完成挑战的这两种人,大脑的活跃程度相同。
奖励刺激可能会抵消乐趣的作用。
好玩对于那些持续性强的挑战者的是最强的激励方式。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67%的健身卡都被白白浪费,因为大部分人都选错了健身方式。他们并不是真的喜欢自己的选择, 并且在经济上承受了一定的压力。
跑步机燃烧的卡路里最多,但是如果两周后就放弃,也是没有效果的。
所以选择一项真正喜欢的、让人觉得有趣的运动,更有利于长期坚持。
其次,目标本身也很关键。
一项调查健身目的的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想减肥者的健身时间,比单纯为了想在生活中感觉更好的人少了32%。
有积极的态度是好的,但乐观主义不一定永远都有效。
在对210位想戒烟的女士的调查中,那些想轻松取得巨大成功的人,更不容易减少吸烟量。
积极的想法经常会欺骗你的大脑,让你认为自己已经达成目标了,获得了成就感,于是降低了动力。
同理,消极的想法也不是就一定好。
为了避免自己“破罐破摔”,要了解自己的心理机制。
研究人员给了减肥者不同大小的奶昔,之后再给他们冰激凌。
那些喝过大杯奶昔的减肥者,反而吃了更多的冰激凌。
因为他们想着:
“管他的,反正我已经毁了我的节食计划,我还不如多吃一点”。
合理的心理准备,是做好目标预想,并知道自己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会遇到困难坎坷。
不过骄、不绝望、不破罐破摔,才能稳健地达到终点。
也许你总觉得自己碌碌无为,已经对很多事都提不起兴趣,常常悲观、消极、绝望……
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认知。
短期的努力无法带来明显的效果,让我们会轻而易举否定自己之前的努力。
因为自制力失控,而陷入自我谴责,焦虑。
但适时调整好情绪,这就迈出了行动力的第一步。
要知道,你的心理每天都有一个情绪能量,如果从一开始,心情就没有走在正路上,很难往对的方向拼尽全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