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专业教练减肥、增肌、瑜伽教学,只要9.9元!
每个肌友去健身房都带着美好的愿景
想要改变自己的身材,走向人生的巅峰
>
都说头三个月最难熬
那滋味简直酸爽
这几天一副图火遍网络……
深刻诠释了
“别人在健身房和你在健身房”
画风对比
>
左边这位大块肌在做划船动作
背部肌肉那叫一个漂亮
而右边的隔壁老王就跟很多人一样
用惊奇羡慕的眼神看着人家
>
“俩月没见,他的肌肉变这么牛X了?”
“真的好厉害啊!!!”
暗中观察ING......
>
这想必就是大多数健身小白的心理活动吧
每次去就一直盯着大咖们看
想搭讪但又不敢开口的样子,太传神了!
无独有偶
又有位肌肉大神分享了一张健身照
跟上面那张的画风简直如出一辙……
这位大神刚练完肱二
充血后的二头肌要把训练T恤撑爆了
而他身后那位大叔的表情简直亮了……
>
他们的肌肉怎么都这么好?
我到底哪里做的不对
为啥线条一直出不来?
哦,差点忘了......
我上次来应该是半年前吧!
默默的问一句,在健身房的你
是左边的大叔
还是右边的肌肉壮汉呢?
其实肌肉的训练离不开好的健身方式
如果没有系统的训练
对肌肉分离度是非常不利的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8种训练方法,大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行选择,还不赶紧收藏转发!
局部划分法是“塑形者”最典型的划分方法。
一般方法是一周5-6练,练习到身体所有部位。
优点:
1.对目标肌肉刺激更大。高组数练习可以刺激肌肉增长,尤其适合全身训练者。
2.这种训练方法由于训练强度高,代谢压力大,比其他方法更适用于增长纬度。
3.实施的前提是有一定的训练基础。
>
缺点:
1.如果没有从之前的训练中恢复好,就无法继续大重量多关节参与的举重训练。必须关注营养补充、睡眠质量和一些其他的恢复手段。
2.对于很多训练时间不固定、工作繁忙的训练者来说,这种训练方法并不实际。因为只要一个部位没有训练到位,整个训练目的就无法达成。
3.很多身体部位训练过分关注小肌肉群——部分修饰的作用大于表现提高的作用。
4.不合适运动员和初学者。
>
例如:
周一:胸
周二:背
周三:肩
周四:腿
周五:手臂/腹部
周六/周日:休息
上半身-下半身划分法对很多习惯于使用“身体部分划分法”的训练者来说是一种新尝试。这种训练方法需要更大的训练量和更多的恢复时间,训练频率一般可以一周四练。
优点:
1.这种训练方法比前一种可以同时增长训练者的身体围度和力量强度。
2.对于进步快速和有经验的训练者来说,上半身-下半身划分法可以在保持大负重的情况下高频率训练。
3.这种方法训练频率适中,对于围度增长的作用等级在中高级。
>
缺点:
1.上半身通常比下半身训练时间更长,使得上下半身训练时间不均等。
2.该方法比第一种能够提供的恢复时间短,这可能会使得身体恢复起来更难。下半身训练强度很大,一周两练可能训练过度。
>
例如
周一:上半身(卧推)
周二:下半身(深蹲)
周三:休息
周四:上半身(拉)
周五:下半身(硬拉)
周六/周日:休息
全身训练法是最有效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把整个身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训练,而不是各个组成部分。
优点:
1.这种训练方法适合时间有限,但希望全身得到锻炼的人群。肌肉高刺激、训练强度中等,2.适用目标:减脂、塑形、增长纬度等等。
3.适用对象:运动员,对移动训练相当有效。注意,使用这种训练方法时,多关注大肌肉群的训练,而不要过分着重小肌肉群。
2.由于全身训练法可以综合性地对全身各个部位进行训练,调用最多的肌群,因此该方法对减脂或者健身初学者也非常有效。
>
缺点:
1.低强度的训练对肌肉围度增长不利(新陈代谢压力不够大)。如果在使用全身训练法的同时用大重量训练(比如一周三练腿),则身体可能无法有效恢复。
2.一周3-4练很难调节,同时,由于不注重小肌群的训练,一些塑形健美运动员可能不适合这种方法。
>
例如:
3x6为3次1组,1组6个
周一
A.卧推 3x6
B.硬拉 3x8-12
C.农夫行走 3x30秒
D.深蹲 3x 30秒
周二:休息
>
周三:
A.推举 5x3
B.硬拉 4x6
C.平板支撑 3x30
D.二头弯举 3x 30
周四:休息
周五:
A.深蹲 5x3
B.杠铃划船 4x6
C.哑铃卧推 3x8-12
D.壶铃摆动 3x30
周六/周日:休息或者随便训练
>
推拉训练法按照移动的方式来区分训练部位。在推运动中,身体背面部分主要发力;在拉运动中,身体前面部分主要发力。腿通常推拉一起用力。
优点:
1.推拉训练法适用于中等程度训练者。这种训练法计划灵活,时间安排高效。
2.相比身体部分训练法(每个部位一周一练),推拉训练法对技术技巧性训练更有用。
>
缺点:
1.推拉训练法对运动员并不适用。这种训练法根据训练中协同肌群的使用来划分身体训练部分。
2.由于强度略大,推拉训练法也不适用与初学者。
>
例如:
第一天:拉
(腿/腘绳肌群,背,二头,下背部)
第二天:推
(胸,肩,三头,腿/股四头肌,腹部)
高强度/低强度训练法主要根据运动时的神经需要进行划分,例如,一个高强度、高爆发力的训练日后会进行一个低强度、高代谢性的训练日,一周进行3-4天是最佳的。
优点:
这些训练对运动员需要提高动作技术(比如爆发力加速度),或配合抗阻训练提高成绩的人群非常有效,而且还为进一步提高水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
缺点:
1.这种训练法强度较大,计划制定比较复杂。
2.如果训练目的是纬度增长,这种方法也不太合适,因为高强度/低强度训练法更专注于运动训练的内容,高强度日的训练时间通常较长,连续进行也不利于神经恢复的需求。
>
例如:
周一:速度训练,奥林匹克举重+复合“推”类训练
周二:代谢提高,“拉”类训练
周三:休息日
周四:速度训练,奥林匹克举重+复合“推”类训练
周五:代谢提高,举重室进行“拉”类训练
周六/周日:主动恢复
主动肌/拮抗肌超级组训练法也叫做非竞争超级组。这种训练方法把相对肌肉一起训练,比如,把哑铃卧推和俯身划船(胸部发力)一起做。
2.方法比较灵活,可以根据训练经验长短选择一周3-6练。超级组可以最大化训练效果。
>
>
例如:
周一:胸/背
周二:腿/肩
周三:休息日
周四:胸/背
周五:二头/三头
周六/周日:主动恢复或休息
这种训练方法把主要肌群和协同肌群一起训练。比如背和二头/胸和三头一起训练。
优点:
一周3-6练,可自行控制。超级组训练相对高效。高训练强度会使肌肉内撕裂更大从而增长肌肉纬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