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DB 8.6,豆瓣评分9.1
刚刚结束的第91届奥斯卡将最佳纪录长片颁给了这部《徒手攀岩》
纯手动,全实拍。
这部记录片让不少人直呼看出了恐高症,心悸或者恶心的症状。
观影需谨慎
但主页妞敢保证,它也一定是最让人赏心悦目的恐怖片!
导演用1小时40分钟的篇幅,向我们展示了徒手攀登酋长岩到底是一件多么疯狂的事情。
随便截几个动图,就足够让人震惊
镜头下的这位勇士,叫Alex Honnold,85年出生的美国小伙。
现在,他的名字已经被动词化了。
人们习惯写成“honnolding”——其含义是,站在山巅,背靠绝壁,眼睛直视脚下的深渊。
字面意思就是,直面恐惧。
这部片子记录的,是他在2017年用时3小时56分徒手攻克酋长岩的全过程。
作为全球最大的花岗岩巨型独石,高3000英尺(约914米)的酋长岩一直是全球攀岩爱好者的终极目标。
而Honnold的这一壮举被视为“攀岩界的登月之举”。
其实不是没有人考虑过徒手攀登酋长岩的可能性。
但在Honnold之前,唯二公开宣称要攀登的人,都先后死于了攀登事故。
酋长岩
Free Solo(无保护自由攀岩),是一种不使用任何绳索、保护带或者其他辅助,完全靠整个身体完成的单人徒手攀岩。
这种攀岩的攀爬高度通常会超过安全限定,一旦跌落,非死即残,所以它不仅是攀岩运动中最危险的一种,更是极限运动之首。
徒手攀岩的死亡率有多高呢?
近50%!
在搜索栏输入“徒手攀岩”,你将会看到一串长长的死亡名单。
攀岩者把自己像一枚硬币一样投掷到天空,几乎每年都会有不幸的人因失误跌落死亡。
正如攀岩家Tommy Caldwell所说:“假如有一项奥运会级别的运动项目,得不到金牌就会死。那么徒手攀登酋长岩就是这项运动,你必须做到毫无差错。”
在能够拥有防护的时候丢掉保护,关于徒手攀岩这项运动的争议一直很大。
因为人们不知道该把这定义为勇敢还是愚蠢。
但看完这部纪录片你会感受到,与其归类勇敢或愚蠢。
不如说这些人只是发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并选择用最舒服的方式去生活。
Honnold说自己从小就是一个性格特别内向的人。
自幼就喜欢爬上爬下,直到他接触了攀岩。
因为热爱,从11岁开始,连续7年,他每周至少拿出6天时间泡在攀岩馆训练
高强度的训练让他可以单靠两根手指外加岩壁辅助支持住自己的身体。
19岁时,Honnold选择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退学,开着家里的房车走上了攀岩之路。
而开始独立攀岩的原因是因为太害羞,不敢和峭壁上的陌生攀岩者打招呼。
2008年,Honnold成为首位成功单独徒手攀登 “半圆丘”花岗岩峭壁的攀岩者
随后又辗转去了乍得、阿曼和纽芬兰...
尽管外界把他视为户外运动的王者,他自己却并不觉得这些有什么了不起。
在他看来自己做的事情跟一般人的兴趣爱好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抵押的筹码是生命。
他的攀岩生涯也不是没发生过意外。
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他从一条容易的线路上攀登,用绳子落回地面时,突然从离地面约3米的地方掉下来。
这一摔,导致他两根椎骨压缩性骨折。
幸运的是,攀岩这件事给他带来的安心,要远远大于危险。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长时间的练习和实践让他可以心无旁骛的进入自动攀登模式。
每次面对具有挑战性的攀岩项目,Honnold会投入大量的时间来做好前期准备。
不仅要练好攀爬的动作,还要在脑海中把所有可能会出错的场景想象一遍。
包括失败后的坠地...然后再胸有成竹的出发。
很多人以为Honnold一定是虔诚的宗教信徒才能一次又一次的受到庇佑,但真正像只壁虎一样贴在峭壁上的时候,脑子根本没空去想这些。
只有理性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下一步选择在哪块石头上借力。
毕竟只有选对了落脚点才能活下去。
成功挑战酋长岩后,Honnold说自己准备继续攀登那些9a路线(9a指那些难度最高,最耗体力的攀岩级别),毕竟不可能一下来就退休。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攀岩也不再是Honnold的全部。
他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会,用来推进环保和健康事业。
Honnold说如果有一天自己离开了,一定不是因为恐惧死亡,只可能因为他对攀岩感到厌倦了。
其实对大部分人来说,只要拿出这种命悬一线的精神去面对人生。
即使无法达到Honnold的成就,也可以在各自所在的领域熠熠生辉。
“如果有一天, 你找到了自己所热爱的事情时, 请一定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机会, 再用所有热情和时间去坚持。因为只有站在高处, 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珍惜生命,拥抱生活,为了热爱的一切。
—END—
口袋减脂营免费体验正式开启
40000+学员成功减重超过160吨
人均减脂6-20斤
专业健康管理师实时指导
15项评估测试定制你的专属减肥方案
28天养成易瘦体质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