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则劲爆消息。据一项新研究显示: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在过去30年,影响了中国应对肥胖的政策。
我的天哪,可乐是碳酸饮料,喝多了会影响健康,这个我一直都是知道的。
但是可口可乐作为一个商业公司是怎么做到在30年里,影响一个国家的肥胖政策的?还是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
我带着极度的震惊去仔细研究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多细节震惊的我说不出话来。
只是,我们办公室那些一直在减肥,只喝零度可乐的姑娘们,全都扔下了手中的瓶子,甚至扬言要对可口可乐这家公司一生黑!
这件事,还得从可口可乐,刚进入中国那阵子说起……
1981年,可口可乐,作为第一批进入中国的外国品牌,在中国建厂成功。
与此同时,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可口可乐正把全新的营销操作搬上日程。
当时,时任可口可乐公司高级副总裁亚历克斯·马拉斯皮纳做了这么件看起来不相干的事:创办了一个非营利组织国际生命科学学会。
主要干啥呢?人家说了:
其宗旨是通过科学交流以及相关的科学研究,使企业、科学家和政府三者从科学角度达到共识,并共同努力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1993年,中国办事处也正式成立。
International Life Science Institute,简称ILSI
刚开始的时候,这个非营利组织定位似乎人畜无害,不在自己举办的活动中插播广告,也不给任何商品提供认证,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我们不会给任何公司带来商业利益!
听起来是不是十分权威,十分可信,十分有科学精神。
可自从1999 年起,ILSI 将肥胖症提上日程后事情的发展就偏离了原本的初衷
众所周知,这些年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肥胖问题,在《柳叶刀》收集的1975年到2014年全球的肥胖人数中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我们干掉美国了!
不知是不是人口基数大的原因,中国的男性肥胖人数为4320万人,女性肥胖人数为4640万人,高居全球第一!
我们就这么拿了一个肥胖人数居全球首位的帽子!
作为一个生命科学机构,ILSI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大家可能也都知道自己为啥胖,管不住嘴迈不开腿嘛。
管不住嘴,尤其是管不住肥宅快乐水,大家都知道,可口可乐之所以好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含有大量的糖。
为了掌握糖分的比例,将消费者的愉悦度提升到最大,可口可乐公司私下里做了不少调配,一点点往原浆里加糖,直到糖不能再加,再加就会腻味为止,才找到人们感官上的“极乐点”,也有了可口可乐清爽的口感。
可加了这么多糖的可口可乐,喝完能不胖嘛?肥胖只是其中最可怕的一种,对人体的其他危害也是大大的有。
这样的话,势必会影响可乐的销量,咋办呢?
大家不要忘了,ILSI的创办人,可是可口可乐的高级副总裁啊!
2004年以前,这个机构对中国肥胖症的预防措施,大部分都在营养方面,但从这之后,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他们在11年间,举办了6场关于肥胖症的国际会议,说是国际会议,18名受邀专家中,其中有13人来自美国,这里面有8个是运动健身专家,只有2个营养学家,还长期接受可口可乐资助。
▲长期接受可口可乐资助的Steve N Blair
你们看出来了吗,他们搞了大阵仗,要把你肥胖的因素,归因到“缺乏运动”,而不是饮食摄入,也就是说这和可口可乐没有关系。
针对中国人的身体质量指数,ILSI中国办事处,编写了不少预防和干预成年人超重的指导方针,并以官方的名义发布,这分量就不一样了吧。
他们的动作并没有停留在这里,他们开始大肆宣扬,多运动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了让这一观念深入人心,可口可乐推出了不少鼓励中国人积极运动的措施。
引导中小学生利用课间十分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就是在那时候提出的。
取名为“快乐十分钟”
接着,还组织了不少健康活动,鼓励大家积极运动起来,试图转移大众,对碳酸饮料导致肥胖的指责。
直到现在,打开可口可乐的官网,“快乐动起来”、“让你的细胞动起来”等宣传口号扑面而来。
一件滑稽的事情就是可口可乐一个碳酸饮料公司,居然成为了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
在它们的蒙蔽下,不少人虽然意识到喝可乐会发胖,但想一想,多动动总没错,因此也没放在心上。
当时的可口可乐有多火,去各大超市的柜台上,转一圈就知道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可口可乐在美国,遭遇了史上最强冲击。
2015年8月8号,《纽约时报》发文怒斥可口可乐,揭露了它们,转嫁肥胖成因的恶劣行径。
接着,不少研究也纷纷表明,目前出现的儿童肥胖危机和大量软饮料摄入有关,于是,美国所有中小学禁用了含糖饮料,其中就包括可口可乐。
含糖饮料被学校禁止
美国市场的萎缩,让可口可乐一时慌张了起来,可能也是因为这样,他们开始牢牢抱紧中国这棵大树。
美国人均软饮料销量下降
面对中国市场,他们又拿出了自己的老套路,“打健康牌”。
哈佛大学研究团队指出,可口可乐多次通过与中国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建立合作,通过医学刊物、大会,以及社交媒体等各种渠道,以所谓专业的角度,重塑大众的健康观念,方法龌龊但很有效。
除此之外,还在各类健康大会上宣传自己的主张。
2015年8月,第四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大会,在北京开幕,这场大会提出了“碎片时间微运动”,鼓励大家利用空闲时间动起来。
然鹅,这场号称“运动为王”的大会,正是由可口可乐中国公司支持的,当时,时任可口可乐大中华区,董事长鲁大卫也被邀请上台,在大会上,他是这么推销可口可乐的:
“我们相信可口可乐系列,可以适合每个人的不同生活方式。
有些人每天消耗能量多,可能每天都喝传统的可口可乐,也不会有问题。
而有些人根据自身运动情况,搭配传统可口可乐与零度可口可乐也可以。”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说,可口可乐是补充能量佳品,你消耗得多,就喝传统的,消耗的不多也没关系,咱就喝零度的。
可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看着可口可乐陋习不改,前几天,《纽约时报》又怒斥可口可乐:
在正文中说的很清楚,说它特别突出了体育锻炼的作用,却极少提及各种高热量垃圾食品对肥胖的影响。
更让他们感到愤怒的是,这些垃圾食品公司,靠着资助中国机构,结果竟然成为中国卫生部门的一部分,影响到中国的健康政策借以扩大自己销量。
要让小编来说,他们的这种骚操作,才是良心大大滴坏。
不过,随着《纽约时报》的屡次揭露,随着中国人健康意识的觉醒,可口可乐干脆换了一招,推出大量无糖可乐。
比如说,这款绿色版的 Coca Cola Life,根据官方宣传,每100毫升只有27卡路里,糖分也是从天然甜菊叶中提取的看包装就觉得由内而外散发着健康的气息。
再比如说“零度”停产后,可口可乐推出了零度的升级版,“Coke Zero Sugar”。
还有这款仿佛被扒去灵魂的,0糖0卡路里减脂可乐,瞅瞅这外包装,瞅瞅这瓶里的饮料,看着不跟纯净水一模一样,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
为了怕大家胖,可口可乐公司,还贴心地给这款产品,添加了5g的膳食纤维,喝瓶饮料还能增加饱腹感,不得不说,给消费者的心理安慰也是up up了。
因为这么一波贴心操作,这款可乐瞬间刷爆社交网络,一跃戴上了“网红饮料”的帽子,走过路过的人都忍不住尝一尝。
大概就是这样一串零,让很多人觉得,离肥肉远了一点。
殊不知,这些数字上的“0”,实际上并没啥卵用,因为这些糖啊能量啊,都被另一种东西代替了甜味剂。
但是,无糖你就真的不会胖了吗?
为了揭开“无糖”可乐的秘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曾经用了12年,安排了474位被试者做实验。
将它们分为两组:
A组:每天喝零度可乐,
B组:喝普通可乐。
结果令人跌破眼镜,A组平均腰围是B组的三倍。
这个结果让所有人,都感到深深地震惊,不是无糖可乐吗,咋比喝有糖的还要胖。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呢,这就不得不从甜味剂说起了,美国不少专家写文怒斥,人工甜味剂,会诱发我们对甜食的渴望,提高身体的“耐糖性”,于是,一不小心就吃超量了。
再加上它“欺骗”了我们的新陈代谢系统,让身体以为自己“已经吃了糖”,诱发身体分泌胰岛素(也就是 脂肪储存荷尔蒙),这么一来,储存的脂肪越来越多。
而且它还会减缓新陈代谢速度,让你消耗更少的卡路里,脂肪越来越多,消耗却越来越少,你能不胖吗?
为此,哈佛医学院多次发文呼吁大家不要用人工甜味剂替代糖!
人工甜味剂:用什么代价换来的无糖?
可为了达到味觉上的“爽”点,可口可乐公司,压根就不把这些当回事。
不过,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虽然他们一再收购健康品牌,改良自己的产品,还在瓶身上不断翻新花样,但是这种骚操作,能欺骗的人倒是越来越少了。
从2012年到现在,可口可乐等一众碳酸饮料品牌,业绩正不断下滑,可口可乐5年业绩下滑。
毕竟,就算收购再多健康品牌,就算多次减少糖分添加,可口可乐仍摘不掉那顶“碳酸饮料”的帽子,毕竟连无糖可乐都被证实,能令人发胖,可口可乐又能拿出哪些新花样,鼓励大家购买产品呢?
但是仔细想想,一个碳酸饮料品牌,居然影响一个国家的健康政策,长达40年之久,也是很惊悚了,这背后可是十多亿人的健康啊!
可口可乐创始人罗伯特·伍德拉夫曾说:“假如我的工厂被大火毁灭,假如遭遇到世界金融风暴,但只要有可口可乐的品牌,第二天我又将重新站起来。”
这是全世界人给他的自信!
可靠着这样的操作拉拢顾客,在现在的市场,恐怕越来越难了。
我要说的是,的确有很多人喜欢喝可乐,而且也有人喝很多可乐也没有胖,甚至还有人也不在乎可乐对健康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们拥有最基本的知情权,不要拿“无糖”来忽悠我们。
作为一个商业公司,也请不要打着非盈利的旗号,影响一个国际科研机构,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的健康政策,因为它的每一项政策都将决定着十几亿人民的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