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专业教练减肥、增肌、瑜伽教学,只要9.9元!
HRR: 储备心率、MHR: 最大心率、VO2R:摄氧量、VT1: 第一通气阈、VT2:第二通气阈
多年以来,健康健身从业人员总是通过控制“相对百分比”的方法来调整训练强度。举例来说,客户所进行运动的强度可以用储备心率的“相对百分比”,最大心率的“相对百分比”,或者最大摄氧量的“相对百分比”等概念来衡量。
其实,这种方法是存在一些缺陷的,有以下原因:
第一,这些“相对百分比”的指导数据,是来源于大量人群的检测和统计结果,由于数据的普适性,在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中,其实是不能准确反映特定客户的真实训练强度。
第二,这些复杂,繁琐的数据常常会引起混淆,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教练有时也会感到困惑。
第三,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这些数据的正确使用,前提是客户跟教练都对这些数据有正确,精准的理解,但是通常人们是做不到的。
我们以最新的ACSM对有氧训练强度的指导数据为例
中等(例如:40 至 < 60 %HRR或VO2R)至高强度(例如:60至<90% HRR或VO2R)有氧训练是适合大部分成年人的,低(例如:30至<40% HRR或VO2R)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对于缺乏运动的人群是有帮助的。
所以,当您真正坐下来跟客户谈论训练强度的时候,您会根据以上指导数据,首先考虑:这个客户是属于“大部分成年人”,还是“缺乏运动的人群”?假设他是属于相对活跃和健康的成年人,ACSM的指导数据是,让客户在中等至高强度进行运动,这个强度区间对应的数据是:40-<90%HRR。
你会发现,这个指导意见非常宽泛,并且并没有可执行的细节描述。并且,使用该指导数据的前提是,需要您准确的知道客户的HRR(储备心率),但是通常储备心率HRR的测量在健身房环境中,是不方便并且结果不准确的。
因此,学者们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来研究一些可以间接计算客户HRR,MHR和VO2R的简易公式。即使是最准确的间接简易公式,也会存在偏差。
举例来说:用来计算最大心率的公式220-年龄,是被广泛接受的;其实这个公式存在12次/分钟的标准差,这就意味着对于68%的人来说,使用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最大心率,在真实最大心率值上存在正负12的偏差。
新的公式不断被发明出来以减少偏差,但是这些偏差始终无法被消除。
在使用这些简易计算公式时,我们通常通过第一个公式计算出一个结果,然后将这个结果代入第二个公式,甚至第三个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公式的误差都会被叠加,导致最终计算出来的结果存在非常大的误差。
这个最终累计的结果误差,在实际训练中,会对您的客户训练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如果训练计划的强度过低,训练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样会加大客户退训的可能性;如果训练计划强度过高,您的客户可能会产生过度训练症状,并且产生的伤病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总的来说,想要获得有效,高品质的训练计划,训练强度的准确把握是至关重要的,而使用传统的百分比计算方式,无法获得准确的训练强度。
所以,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是使用“阈值模型”来控制训练强度,这种方式可以非常准确的决定最低有效训练强度,并且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不同体适能水平的客户。
在ACE 美国运动委员会 IFT 综合体适能训练模型中介绍了一种有效的“阈值模型”来确定训练强度。
这个“阈值模型”由三个分区组成。尽管许多机构都推荐使用“阈值模型”的方式来确定训练强度,但是相关的实验研究数据是比较缺乏的。
因此,ACE邀请Western州立大学的Lance C.Dalleck 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进行一项实验研究。研究将比较两种训练强度计算方式对于训练效果的影响,两种训练强度计算方式分别为:
ACE“阈值模型”-三区训练模型和目前广泛使用的ACSM推荐百分比强度计算方式。
研究团队的假设如下:
① 与百分比强度计算方式(最大摄氧量)比较,ACE三区训练模型会产生更多的心肺适能均值改善。
② ACE三区训练的受试者,通过训练,摄氧能力会有更大的改善。
研究介绍
Dalleck医生和他的同事,挑选了满足以下条件的42名受试者:不吸烟,久坐少动人群(最近三个月内,每周少于3次,每次少于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参与度),存在低至中等健康风险的男性和女性(ACSM衡量标准)。
受试者被告知,在实验期间,维持现有的饮食习惯,并且避免参加实验以外的任何训练。
主要的实验结果参数是:最大摄氧量。
这个参数通常是用来衡量心肺适能的主要指标,该参数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三次测量:
实验开始时
实验中段
实验结束时
其他重要的实验结果参数是:静息心率,血压,身体围度,血脂和血糖,这些数据会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测量一次。
首先在实验室中测量了受试者的储备心率,第一通气阈,第二通气阈。
研究团队将受试者分为三个分组:
■ 第一组:完全不进行训练干涉;
■ 第二组:使用储备心率百分比方式计算强度,进行训练计划设计的组;
■ 第三组:使用三区通气阈方式计算强度,进行训练计划设计的组。
为了方便描述,下文中我们将进行运动干涉的两个组简称为:储备心率组和ACE通气阈组。
训练计划的周期是12周,在表1中有详细信息。
各组的训练都在跑步机上进行,并且频率和时间长度也类似。
总的训练量都会接近于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训练,这个训练量是ACE和ACSM共同推荐的,两者都认为达到该训练量会对大部分人的健康产生益处。
研究结果
经过12周的实验,研究团队发现,对于最大摄氧量指标,储备心率组(1.76 -+ 1.93mL/kg/mg)和ACE通气阈组(3.93 -+ 0.96mL/kg/mg)都优于不运动组,但是ACE通气阈组相对于心率储备组有更大的改善。(其他测量参数,在实验结束时,通过测量并没有发现三组之间有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很明确的得出结论:确定训练强度的方法和最大摄氧量指标的改善程度有很大关系。在储备心率组中,12个受试者中,只有8个产生了明确的最大摄氧量改善,而ACE通气阈组的12名受试者全部产生了明确的最大摄氧量改善。
这个实验结论回答了一个,一直以来存在的疑问:“百分比强度计算方式,是否可以准确的反映客户的训练强度,从而制定有效的训练计划?”
通过实验数据我们看到,回答是明确的:“不能”。如果将这个实验结果应用到实践中,你会发现,其实大约30%的客户,在根据百分比强度计算方式进行刻苦的训练,但是不能达到有效的心肺适能改善结果。
大约有20%的客户通过训练不能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Dalleck医生的解答是,错误的训练强度是影响训练效果的主要原因,由于训练强度不足,无法使身体产生相应的生理适应。
Dalleck医生说:“通过“阈值模型”的方式控制训练强度,因为这种方式是基于各个训练者自身代谢水平的,所以训练强度控制相对准确,在相对准确的强度下训练会增加训练效果提升的可能性。”
通过实验,发现结果与实验假设是一致的,并且也强调了使用“阈值模型”控制训练强度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使用场地测试的方式,测量出第一通气阈和第二通气阈的值,然后使用该值控制训练强度,是更加准确和个性化的方式。
与“阈值模型”的方式相比,传统的百分比,计算公式方式存在太大的误差。总结:实验数据证明,在训练强度计算中,“阈值模型”优于百分比计算方式。
References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2014). ACSM’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 (9th ed.). Philadelphia: Wolters Kluwer/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American Council on Exercise (2014). ACE Personal Trainer Manual (5th ed.). San Diego: American Council on Exerci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