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年时期,将体力活动量增加到推荐水平,只需坚持六年,就能显著降低患上心力衰竭的风险。同样,在中年时期六年没有进行体育活动与患这种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使用了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长期“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中的11351名参与者的数据。这些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60岁,57%的人为女性。
研究者通过电话采访、医院记录和死亡证明,在为期19 年的追踪调查期内每年监测这些参与者的心血管疾病事件,例如心脏病发作、中风和心力衰竭。
在随访期内,有1693人住院治疗,有57人因心力衰竭而死亡。除了这些测量指标,参与者每年还要填写一份调查问卷,询问和评价他们的体力活动量。根据体力活动量的多少,他们被归类为“较差”“适中”和“达到推荐运动量”这三组。
“达到推荐运动量”的这组人每周至少从事75分钟高强度的运动,或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适中”组的人每周从事1~74分钟高强度运动,或1~149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较差”组的人根本不运动。
结果显示,在中年时期持续从事中高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或骑车)能将他们患上心力衰竭的风险降低31%,从不锻炼的人在六年内将运动量增加到推荐活动量,能将他们患上心力衰竭的风险降低23%。
相反的,减少体力活动量会造成他们患上心力衰竭的风险上升18%。这项研究表明,从中年时期通过适度的运动来降低患心力衰竭的风险还不算太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