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伙伴大家吼啊!你们间歇性消失的小编又回来了!虽然小编最近不在家但是根据朋友圈的科普,也发现了最近似乎有专家为了让大家积极的生二胎提出了所谓的”二胎基金“政策~而所谓的“单身税”已经确定了,啊生娃这件事吧,很简单,不简单的是生完娃像没生一样健康啊!
不过鉴于也就是一篇报道所以说呐在这里也就不发表个人观点了!今天在这里就只分享关于产后康复的重要性吧,因为生娃对女性来说实在也是不容易的事情呐!
生产对健康的影响
虽然在很多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生孩子对于女性有诸多好处的论断,但是我们细细数数生孩子也确实给女性身体健康确实带来了很多不利的方面。诸如:生孩子是女性发生大小便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阴道分娩是盆腔脏器脱垂的危险因素,曾经有过至少一次阴道分娩的女性,发生盆腔脏器脱垂的风险是未产妇的 2 倍;运动系统方面:妊娠期,尤其到妊娠晚期,孕妇增加的体重对于骨骼肌肉系统是一个挑战,很多人会有腰背部不适或者骨盆疼痛。60%-90%的孕妇身上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现象。腹直肌分离以后并不只是小腹突出,影响美观,还可能导致骨盆前倾、臀部无力、腰痛、膝关节痛等一些列的问题。
那么这样说来,还是很严重的,接下来我们着重讲几个:
盆底功能康复的必要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性疾病是指盆底组织因损伤、衰老等造成盆底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改变,最终导致相应器官功能障碍系列疾患。其临床表现为尿失禁等下尿路状,盆腔器官脱垂、粪失禁等下消化道症状、性功能障碍及盆腔疼痛等症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妇女常见病,产后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不适宜采取药物及手术等干预手段。因此,以盆底肌锻炼及借助物理因子提高盆底功能的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是产后康复措施的首选。
产后盆底康复训练能促进妊娠和分娩过程损伤的神经和肌肉得到恢复,从而改善远期盆底状况,降低因解剖结构改变和年龄增长发生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机会。研究表明,孕期盆底训练可以降低初产妇产后3个月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产后康复治疗明显降低产后6~12 个月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
>
康复的内容主要包括:盆底肌锻炼、盆底肌肉康复器辅助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综合盆底电生理治疗技术。
>
注意
盆底功能障碍并不是只有产妇才会出现的问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明显增加——防治工作需要覆盖到妇女的终生。(啊说起妇女,小编现在也是妇女了,岁月不饶人啊,希望各位小仙女们即使结婚生子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也要保持一颗独立乐观充满阳光的心呐)
腹肌康复的必要
产妇常见的一个问题还有腰腹肌肉的损伤,如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内,为上宽下窄的带形多腹肌,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肌纤维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前面,妊娠后随着胎儿的发育子宫逐渐向腹部扩展空间,腹部开始膨隆,在子宫膨大的过程中其他脏器出现移位,向腹直肌施加巨大压力,导致腹直肌的肌纤维拉长,平行连接的左右两束腹直肌逐渐分离。伴随着皮肤真皮下的弹性纤维部分断裂,腹直肌腱也会不同程度分离,腹部两侧其他肌肉纤维拉长变得稀疏。
维持腹内压的肌肉有盆底肌群和腹壁周围的腹直肌、腹内外斜肌等。腹直肌分离、腹内外斜肌过度拉伸后整个腹肌就会逐渐无力,不能有效维持腹内压,逐渐腹部膨出。此外,在妊娠和生产过程中,盆底肌群损伤很常见,也会影响腹内压维持。此外还会出现腹腔脏器失去腹直肌支撑发生位移,加重腹部向外膨隆。十分严重的腹直肌分离产妇会在腹部中央明显感受到下陷的松弛皮肤。
总结
产后除上述盆底肌损伤导致的尿失禁、以及腹直肌分离导致的体态与腰痛等健康问题外还可能出肥胖、抑郁、便秘、痔疮、脱发、免疫力低下等诸多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有的可以通过理疗运动疗法得到改善,有的在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后可以获得更理想的疗效。运动疗法适用于解决产后的众多问题,但面对不同疾病,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应用需要临床进行具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