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人体的许多疼痛都跟错误的呼吸方式有关。在治疗患者的时候,有些治疗师会要求他们在呼吸时,“肚子要用力,提肛缩腹”。这种方法在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DNS)看来是值得商榷的。
>
那么,什么是DNS(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这一理论认为什么才是正确的呼吸?它将如何评估人体的功能障碍?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1、DNS的理论基础和矫正原则
2、核心稳定和正确呼吸的关系
3、发育学姿势及对应的功能训练方式
>
DNS的理论基础和矫正原则
Ⅰ 理论概述
布拉格学派的Pavel Kolar教授发明了DNS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这套技术基于对神经发育系统的评估,来实现重塑运动系统功能的目的。DNS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运动发育学模型,我们可以通过婴儿在各阶段的发育动作,来对成年人所出现的功能障碍进行评估。DNS是比肌肉骨骼更高阶的康复方式,它从神经控制层面入手,拓展了我们惯有的康复思维。
>
DNS理论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最终产生了人的各种姿势、动作、步态和活动。婴儿从0岁到1岁所习得的每一个动作,都展现了大脑如何一步步地学会了控制身体。所谓的“运动控制”,指的就是新生儿出生第一年的正常发育过程。由此,DNS理论把每个阶段的发育动作,都视为一个测试动作,也是最好的训练动作。DNS不是看患者如何做动作,而是让患者自己学着婴儿的模样做动作。
Ⅱ 评估模式
DNS的评估模式,主要是将患者异常的稳定模式,与典型的生理发育稳定模式相比较,由此找出异常的动作模式,并予以纠正性训练。这种纠正性训练,会让未被激活的肌肉得到有效激活,从而让大脑感知到正确的动作模式。这实际就是利用了神经发育学的原理,来评估和重塑运动系统功能,从而改善人体的功能障碍和其他症状。
Ⅲ DNS的6项原则
“每一个发育学动作,都是一个训练动作”,这也就是说,DNS是将训练与治疗融合在一起的康复方式。它的矫正运动遵循以下6项原则:
1) 找出动作失能的部分:可能是部分肢体,但更多情况下是全身性的问题。
2) 帮助建立良好的关节轴心化位置,有时需要帮助调整到该位置
3) 在功能障碍等级的前后区间执行部分动作,主要是非功能性运动
4) 提高本体感知,即知道自己的动作是否正确
5) 应用等长、离心、向心收缩的肌肉变化,作为训练的基础
6) 逐渐增加活动角度
7) 控制训练量,在稳定的、正确的活动消失之前即停止
8) 不以训练肌力为最终目的,而是训练大脑正确地使用肌肉
>
核心稳定和正确呼吸的关系
Ⅰ 脊柱稳定如何影响呼吸?
运动科学、肌动学、神经科学及身心学,都很强调呼吸在动作中的重要影响,DNS也同样强调呼吸与动作品质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呼吸模式,可以更好地完成正确的动作。脊椎稳定系统和深层核心类似,核心肌群可以让躯干和头部保持稳定,也可以让身体的其他部位更有效率地活动。
>
上图中的左侧是一个中风的中年男子,中间是一个脊椎侧弯的小孩,右上是一个颈椎神经根压迫的女性。从图中此三人的形态可见,当人体受到损伤时,会自然地退化到婴儿时期未成熟的动作模式和表现。
Ⅱ 核心稳定:从外在转向内在的探讨
之前大多数的理论都是从外在探讨核心稳定,但现在出现了一些变化。Vera Garcia在2008发表了一篇题为《腹部稳定技术对脊椎动作的控制以及躯干受到突然外力时的影响》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Garcia提出DNS的腹壁束带的稳定效果比腹部挖空要更好,因为这是婴儿身上的自然状态,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
McGill在《脊椎稳定运动》中探讨了呼吸对核心的影响。他指出,有些患者在呼吸功能成功地建立起来后,其稳定功能也随之得到了增强。DNS的创始人Kolar博士则更进一步地解释了横膈膜的双重功能:呼吸及核心稳定。此外,横膈膜还必须要保证这两个功能可以协调运作。这实际就是从内部机制对核心稳定所进行的探讨。
从Kolar博士的观点来理解,稳定功能出现问题就是这一同步功能出现障碍。正确的呼吸模式可以建立足够的腹内压,腹内压也扮演了稳定功能的角色,帮忙分担脊椎的负担。此外,当呼吸模式错了,脊椎负担必然会增加,肌肉必须做更多工作来维持稳定,因此代偿就出现了。
Ⅲ 正确的呼吸:模仿婴儿
事实上,任何矫正都要从取得正确的呼吸方式开始!治疗师们都会要求患者,呼吸时肚子要用力,提肛缩腹,但这种呼吸形态跟DNS是相互冲突的。在DNS看来,由于横膈被脊椎、胸腔及其他腹壁所包覆,所以吸气时应该要连带打开下肋间,并让腹壁、骨盆底肌离心扩张维持腹内压,同时进行自然呼吸。
>
我们一般会强调呼吸的稳定以及呼吸时腹部要收紧,但这会让患者过度强调稳定,反而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这种过度强调收腹的动作,通常都是浅层腹肌在用力,很可能让肌肉越练越紧,而当动作做不到位时,就会出现其他肌肉的代偿。
>
DNS的原则是让骨盆底和腹横肌维持一定的张力,让呼吸可以平顺地通气到整个腹腔。由于DNS是从发展肌动学角度切入,它认为小婴儿不会在呼吸时刻意地收紧腹部和骨盆底肌,而是自然地发挥其本身具有的稳定机制。
>
发育学姿势及对应的功能训练方式
Ⅰ 动作是评估,也是治疗
>
DNS将自然发生的个体姿势发生机制,归功于神经中枢系统(CNS)的成熟。正常的呼吸及腹内压的建立,必须与同时进行运动锻炼。对于治疗师和患者而言,应当从此放弃一种错误的观念,即认为棒式、仰卧起坐等运动可以练到核心。这对于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在于,DNS的评估与治疗都有与其相呼应的发展动作,在具体治疗时,治疗师可通过增加阻力来提高难度。
Ⅱ 发育学姿势及其对应的训练方法
▼
>
受伤的后肩、髋关节都会变成内转,使用内收弹力带可产生外转及外展动作,以此来达到关节轴心化。
▼
>
1) 婴儿在4个半月时建立起理想的ISSS和IAP调控机制。
2) 髋、膝屈曲90度,训练ISSS和IAP调控能力。
3) 瑞士球辅助或徒手进行左右滚动,促进斜向肌肉链的激活,同时保持身体姿势。
4) 增加负重,保持良好呼吸和IAP调控。
▼
>
1) 婴儿5-6个月时的滚动模式。
2) 与5-6个月婴儿对应的弹力带训练。
3) 借助弹力带进行更具挑战性的训练。
在文章的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DNS关于核心稳定与正确呼吸的关系:首先只有良好的呼吸,才能提供稳定的腹内压,继而保证脊椎的稳定支持,让连结在上面的髋屈肌更有效率的运作。可以这样说,没有正确的呼吸,就没有核心稳定,之后的也就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