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开看看颈椎长什么样子
背面观
侧面观
颈椎一共有7节,第一节叫寰椎,第二节叫枢椎,这两节比较特殊,没有椎间盘。
颈部60%的旋转功能由第一二节完成。第三节到第七节的医学术语一般叫做颈3-7。
正常的颈椎生理曲度是有一些弯曲弧度,在这个弧度之外,更弯的叫做生理曲度变大,更直的叫做生理曲度变直。
看一下正常的颈椎生理曲度
当然,不能仅凭侧位片就能说明颈椎的全部问题,侧位片只能看出颈椎的生理曲度变化。
比较严谨的做法是侧面位,正面张口位,背面位,仰头低头位的影响结合。
这个关系到医学,就算拍了片也看不懂,看懂了也没法自行手动恢复错位。
比较严重的颈椎问题,例如已经影响视力,长期疼痛或者引起代偿性疼痛,外伤引起的还是建议就医尽早治疗。我们这里讲的是症状在可控范围内的,可通过训练缓解或者改善问题的。一般常见于日常行为模式引起。
颈部的肌肉也不少,不一一介绍了,有个概念,讲到哪块肌肉能顺利找到就行
颈椎变形的形态由很多种,比如侧弯,旋转,前仰,后倾,以及以上几种的混合叠加模式。
有的人认为颈椎胸椎腰椎就应该是直上直下一整条,但其实健康的脊柱有自然的弯曲曲度,这就是人体正常的模式,没有为什么。
颈椎最常见的是变直,一般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体态,比如不正确的低头模式,驼背含胸的头前伸模式,久而久之就会出现颈椎变直,富贵包的情况了。富贵包是颈椎病,不是什么富态的表现,了解一下。
常见的问题大多可以通过手法复位外加训练配合恢复。但一些病理性的或者已经病变的往往不可以通过手法复位,比如已经出现钙化的,靠复位和训练并不会有什么效果,还有可能会加重症状。那要怎么办?及早就医!
一般要怎么去判断呢?
如果出现颈部的疼痛或者不适,卧床休息之后没有得到任何缓解,首先看自己的枕头是否合适,枕头没有问题的前提下卧床休息了没有好转,建议就医。
休息之后好转或者症状减轻的,大多可以通过手法复位和训练康复。BUT,请到正规机构或者找有医科资质的康复师做手法复位,什么健身房的各种教练啦,外面的各种按摩师,美容院的小姐姐拉,还有一种更牛逼,往自己的title里加入康复师的都没有资格直接动你的骨骼。包括我。
就算学过,学会了,出于安全考虑我也不轻易动任何人的骨骼,只会动对应的肌肉。(也许也有健身教练复位成功的,但我依然认为这种概率属于瞎猫撞上死老鼠)。
友情提醒:颈椎不要随便让人碰。
看过武侠片吗,就是那种扶着头往一侧用力一拧,当场去世的那种。虽然说有点夸张,但绝对充分说明了颈椎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没见过拧胸椎腰椎骨盆把人直接拧死的吧。
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先做自我评估,(1)低头仰头的角度,(2)左右侧屈的角度,(3)左右转头的角度。
评估(1)
1,向后仰头观察角度
2,向前低头观察角度
这两项是观察颈椎有没有生理曲度变直或者变弯。
向后仰头角度不足,或者感觉受限,有可能颈椎生理角度变直或者是颈前筋膜肌肉紧张。
向前低头角度不足,或者感觉受限,有可能颈椎生理角度变弯或者是颈后筋膜肌肉紧张。
(要评估具体是哪一节变直需要通过专业人士或者影像判断)
评估(2)
1,背面观两个耳朵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2,正面观头部不在躯干正中央而是偏向一侧(图例)
这两项是评估颈椎有无发生侧弯。
下巴偏向一侧或整个一侧平移,说明颈椎出现侧弯或侧倾。单侧的胸锁乳突肌,颈后及枕骨肌群以及对侧的斜方肌上束肌群紧张。
评估(3)
1,背面观两个耳朵可见范围一侧多一侧少
2,正面观面部中线与颈椎不在一条线上(图例)
这两项是评估颈椎有无发生椎体旋转。
男性正面观相对女性更容易分辨,可以观察喉结是否跟脸部的十字垂直。女性正面观可以看颈部两侧显露的角度是否一致。(最容易看的是证件照,因为证件照一般都要求坐直,身体和面部都朝同一个方向)
这类问题预防胜于治疗,出现了旋转错位非专业人士无法自行复位。
PS:只要偏离的中轴就叫错位,并不是一定呲牙咧嘴了才算错位。
(要评估具体是哪一节旋转,转了多少需要专业人士或者影像判断)
以上的自我评估当然不能叫做非常严谨,非常严谨的定义包括:1,自己的本体感受 2,医生的触诊感受 3,X光片
我的教程传达的是自己本体感受通过一些评估去发现问题并且日常自救。并且不要认为看完了跟着做一次就一定会立竿见影药到病除,劳损本身就是一种累积行为。
骨骼变化也就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受到外力影响忽然断裂,第二种就是日积月累的被动改变。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天生因素不讨论)
另外,要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可以直接付费去找医生手法复位+训练康复。总不能钱不想付,时间精力不愿给,还特么想收获。不现实,对不对。
常见的脸部不对称成因当然不同,一边脸大一边脸小的有可能是单侧咀嚼,侧躺单侧眼睛用力(有一些人睡前或者刚醒就拿手机侧卧看,甚至会习惯性闭上一只眼睛,只用一只眼睛聚焦)
这种情况下的颈椎不一定有问题,只是肌肉失衡不平衡了,改变发力模式,平衡肌肉就能改善。
咚嘟呆(don't do that)
还有一种是整个脸歪向一边,说不清哪里不对,就是感觉脸的中线是不直的,露齿笑时门牙中线偏离嘴唇中线。
这样的颈椎多数有问题,也许是长期侧卧一侧腮帮的位置压在枕头上,上下颌被动往一侧推,整个颌骨被压迫向一侧偏移+旋转,而在对侧产生的作用力就是颧骨向外向上翘起。靠近枕头的一侧容易出现肌肉萎缩,咬合不正。对侧容易出现法令纹和眼袋更明显的问题。
(因人而异,人的习惯不可能完全一致)。喜欢单侧托腮的也会出现同样的症状。
手法复位的部分不写,就写日常中如何通过简单的动作恢复颈椎的活动度,以及如何保护颈椎,平衡颈椎周围肌肉发力训练。
首先我们先要了解进行的步骤
第一步一定是松解颈部周围的肌肉,平衡肌肉的张力
第二步是手法复位,可以理解成为恢复骨骼的正常排列
第三步是无阻力的活动范围训练
第四步才是抗阻力训练
部分人看到教程也许嫌步骤麻烦就只做最后一步,并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出现问题就一定是哪里不平衡了,重心出问题了,在不平衡且重心偏离的状态下发力做动作,就等同于在原本就不对称的天枰两侧各增加同样的重量,这样并不能让天枰恢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