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年终盘点环节。
一起来了解下,过去一年有哪些谣言和真相,震惊过我们。
别把谣言带进新一年!
>
最近几天,一篇刷屏的公号文称:美国前FDA专员在某次访谈中「公开认错:我们给的营养建议,错了」;
紧接着作者又声称,传统膳食指南,「一直在错误指导我们的饮食,导致我们越吃越胖、越吃越病……」
>
▲ 设计台词:what!谁在造我的谣?
● 没有道歉,也没有认错。如果不是作者英语太差,就是有意利用了访谈的只言片语,吸引眼球。
● 中国营养学会也已辟谣:「完全是胡说八道!」大家应该相信膳食指南。
>
2018年12月。
媒体曝光同仁堂子公司委托企业回收过期蜂蜜,目前事件正在调查中。
>
● 蜂蜜含糖高含水量低,自带「防腐能力」,无需防腐剂也能保存很久。
● 但蜂蜜中有嗜渗酵母,可导致发酵变质;按国家标准,商品蜂蜜必须标保质期,通常是18-24个月.
● 过期食品不等于有毒有害不能吃,但销售过期食品或翻新销售,违法。
● 蜂蜜只是一种有特殊风味的糖,不减肥也不用太指望有什么保健作用。
>
2018年11月。
美国圣地亚哥法院判罚「酸碱体质理论」始作俑者Robert O.Young,向一名晚期癌症患者赔偿1.05亿美元。
>
● 除非把人塞进搅拌机打碎拌匀,人体没有一刀切的PH值。
● 血液的PH值精确保持在7.35~7.45之间,靠吃不会改变血液的PH值;
● 酸碱体质理论已经变成某些商家牟利的工具,用酸碱性来忽悠消费者的,不是蠢就是坏,甚至又蠢又坏!
>
2018年9月。
宁波市消保委调查中发现,一杯奶茶=2瓶500ml可乐的糖=3罐红牛的咖啡因=6包70g薯片的脂肪。
>
● 茶含咖啡因,跟米饭含淀粉一样,应该是个常识。
● 某些奶茶确实不能算「健康饮料」,但也不比其他饮料,比如乳酸菌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坏到哪里去。
● 媒体应该客观介绍各类饮品的营养特点,而不是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来制造话题,把去年的冷饭又炒一遍。
>
2018年9月。
湖北食药监的一次抽检中,卫龙辣条被检出不合格,理由是含不得使用的物质山梨酸及其钾盐、脱氢乙酸及其钠盐。
>
● 辣条国家标准马上要出了,能不能用这两种防腐剂,有标准了。
● 但相比防腐剂,吃辣条更大健康隐患是高油高盐。
>
2018年8月。
美国媒体报道,北美地区生产的一系列燕麦产品,检出含有「危险剂量」的农药草甘膦,其中包括中国消费者熟悉的桂格(Quaker)麦片。
>
● 草甘膦是目前使用最广的除草剂之一,它的毒性非常低。
● 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列为2A类致癌物,但欧盟、美国等国和地区的官方机构持相反观点。
● 欧盟为草甘膦制定的最大安全限量是每公斤体重0.5mg(中国为1mg),60kg成年人每天摄入30mg是安全的。
● 这些麦片中的草甘膦残留,远低于国际标准和各国标准,根本无需担心。
>
2018年8月。
浙江一名7岁女孩,因为吃了浸泡2天2夜的木耳中毒,并且出现多器官衰竭。
>
● 木耳本身无毒,正常泡发木耳不会有毒。
● 中毒原因是泡发过程中被微生物,又经过了长时间的繁殖、产毒,才酿成了「毒木耳」。
>
2018年8月。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发布,淡水养殖的虹鳟鱼被归入三文鱼。
>
● 三文鱼并不指具体某一种鱼,而是某些鲑科类鱼的商品名。
● 但一般说的「三文鱼」,指的是大西洋鲑。
● 和大西洋鲑一样,淡水虹鳟也是补充omega-3脂肪酸的良好来源,煮熟吃就不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了。
>
2018年8月~
从沈阳发现中国首例非洲猪瘟起,疫情就没有停过。朋友圈甚至出现「XXX地区人民吃猪肉死亡」的新闻。
>
● 非洲猪瘟只传染猪,不传染包括人在内的其他动物。
● 非洲猪瘟病毒比较容易杀灭,60℃以上温度30分钟就可被灭活。只要吃的猪肉是熟的,就不用担心病毒。
● 一旦出现疫情,病猪会被扑杀,买到瘟猪肉的概率极低。
>
2018年7月。
美国纽约市禁售椰子灰冰淇淋,因为它添加的活性炭,会「降低营养素吸收,引起便秘等症状」,有害身体健康。
>
● 中国的黑色冰淇淋,加的是食用色素「植物炭黑」,对人体无害,也没有什么排毒养颜的神奇功效。
● 活性炭在中国不可用于食物着色。
● 活性炭只要不是大量摄入,也没什么影响,冰淇淋里那点剂量不用担心。
>
2018年6月。
浙江破获一起「问题馒头」案件:用酱油代替红糖染色,违法添加甜蜜素。
>
● 甜蜜素是常规食品添加剂(甜味剂),按规定使用对人体无害;
● 甜蜜素的使用范围,不包括馒头。
●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正常使用甜蜜素不会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