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告诉别人,自己在进行无麸质饮食;
这个时候,你很有可能会发现一大群好心人。
他们会很担心,会很关切:
“不吃面食,不会有问题吗?"
“我在网上看到说,无麸质饮食很容易造成营养不良的。”
……
>
当一个每天吃泡面的同事“小张”跟你讲“营养不良”,你忍不住要笑出声来。
你很清楚,自己是对小麦敏感的
——在吃面食后会出现腹泻;伴随着的,是消化不良和严重的“脑雾”。
你一直保持着无麸质饮食,正是为了避免”营养不良“,也为了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而你知道,还有很多乳糜泻的患者必须进行无麸质饮食——为了修复因麸质而萎缩的小肠绒毛。
但即便如此,你还是想看看,“无麸质饮食”和“正常饮食”的差别在哪里。
于是,你颇有心机地记录了小张一天的“正常饮食”——和你自己的食谱作了对比。
早上醒来,你打开了冰箱,发现还有昨天晚上剩下的烧鸡块。
于是,你拿了一把荞麦面条,洗了一些青菜、蘑菇和洋葱,快手地炒了一盘鸡肉荞麦面。
>
紧接着,你准备了一些黄瓜、芹菜、青苹果和牛油果。
随着破壁机的旋转声响起,一份充满绿色能量的蔬果汁诞生了。
>
然后,你用电饭煲“预约”了中午要吃的食物。
你看了看窗外,今天是阴天,于是便服用了2000IU的维生素D。
……
早餐过后,你走进了办公室。
你看到了小张——和往常一样,他是在便利店里买了早餐带到办公室吃的
——两个鲜肉大包、一个鸡蛋,外加一杯豆浆。
>
上午,在一壶绿茶的陪伴下,你高效地完成了项目的总策划。
为了提供正向的反馈,你用一小把腰果和一小把大杏仁作为给自己的奖励。
你侧头看看前面的小张。
一个上午的他顺利地解决了一罐104g的乐事薯片,和1瓶600ml的可口可乐。
>
30g坚果+4杯绿茶 VS 1罐乐事+1瓶可乐
你住的地方离公司只隔两条街。
所以,每天中午,你都会回家弄点吃的。
走进家门,你闻到了诱人的香味
——那是你在4小时前预约的煮红薯。
>
中午的时间很宝贵,于是你采取了快速策略。
多宝鱼涂上辣酱,用微波炉烤,定时7分钟。
清洗好各种蔬菜,用电饭煲蒸,出蒸汽后7分钟出锅
——出锅后淋上橄榄油,再撒上少许海盐。
蔬菜大杂烩+红薯+鱼,一份色彩缤纷的午餐呈现在了你的眼前。
>
西兰花:100g 西葫芦:100g 豇豆条:50g 红椒:50g 胡萝卜:50g
>
多宝鱼 150g 橄榄油:15g 辣酱:10g 盐少许
午饭后,你回到了公司。
你瞥了一眼小张桌上外卖袋子上的小票
——黄焖鸡米饭
……
>
下午的工作有些繁忙,但作为效率派的你依然速战速决。
做完任务后,你找了一个没有人的地方练习了20分钟的办公室HIIT。
回来后,为了补充体力,你开动了一根香蕉和一盒蓝莓。
你又瞥了一眼小张。
他的桌子上又多了5个肉松饼的空包装和一瓶已空的冰红茶
……
晚上,你回到了家。
你有点怀念家乡的味道。
于是,你从冰箱里取出年糕、虾仁、大蒜和少许辣椒,用猪油炒了一盘鲜虾年糕。
>
有了年糕还应有些小菜。
所以,你就焯了一些海带丝和一些绿豆芽,再用芝麻油简单地凉拌。
接着,你打开了一罐沙丁鱼罐头。
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而你有一份美好的晚餐。
>
海带丝:100g 蒜蓉:25g 芝麻油:10g
绿豆芽:100g 芝麻油:10g
沙丁鱼罐头:100g (食用分量)
晚上用餐后,你打开了微信。
你通过线人了解到了小张晚上吃的东西。
他的晚餐长这样:
一碗泡面,一个即食的大鸡腿,再加上两个卤蛋。
>
然后,你开始测算你们俩这一天摄入的营养。
>
小张VS小丽营养摄入,按照DRI的标准作为参考
你发现,你一天吃了2300多卡,并且各种基本营养素的摄入都是充足的。
而小张呢?一天吃了3000多卡,但叶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K、钙、镁、钾、膳食纤维的摄入都存在明显的不足。
你开始在想,要不要告诉小张,他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的真相……
因为排除了面食,无麸质饮食的食物选择是会受到局限。
但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无麸质的小丽显然比“正常饮食”的小张吃得更有营养。
在这里,真正需要担心“营养不良”不是“无麸质”的小丽,而恰恰是“正常饮食”的小张。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呢?
答案是:营养素养(Nutrition literacy)。
什么是营养素养?
所谓营养素养是一种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人,能够获取、识别和理解营养知识,并且能动用这些知识来作出正确的营养决策。
很显然,因为具有更高的营养素养,在进行无麸质的小丽仍然能比大多数人吃得更健康。
为了保证营养充足,一个具备营养素养的人至少会去做三件事:
①尽量吃真正的食物;②定期评估营养摄入;③针对性地补充营养。
在前面我们看到,小张摄入的卡路里更多,然而却存在一系列的营养缺乏。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小张吃了太多的加工食品。
而加工食品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营养密度低
——简单地说就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
比如说,摄入同样热量的“土豆”,吃“乐事薯片”和吃“煮土豆”的营养摄入差别是巨大的。
吃煮土豆摄入的维生素B2是吃薯片的6倍;叶酸是7.7倍;维生素C是2.8倍;镁是3.2倍;猛是3.4倍;锌是2.8倍……
所以,很显然,吃真正的食物更容易补充营养。
无麸质的批评者常常说,无麸质饮食很容易摄入高糖低营养的加工食品。
每当看到这样的言论,我总想问一个问题:“请问在中国去哪里买无麸质的加工食品?”
中国的无麸质食品供应远未成熟——但这也并不一定是件坏事。
至少,我们有机会来正确地引导市场,提倡“吃真正的食物”,让中国未来的无麸质能更健康。
我们为了保持身材,会定期地称量体重。
我们为了防范疾病,会定期地去体检。
而为了保证均衡的营养,你是否有定期地评估过自己的营养水平?
评估营养水平,并不需要去做充满争议的微量元素检测。
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评估营养的摄入。
而现在,有许多App都能支持营养元素的跟踪,比如chronometer、myFitnessPal以及薄荷健康。
每隔一段时间,用营养跟踪App记录下你一周吃的所有食物。
这样一来,营养摄入是否充足就能够很直观地显现出来了。
而接下来,你要做的事情就是“缺啥补啥”。
尽管参考膳食摄入量只是一个“参考”,但有了这个参考往往能保证你不会走偏。
就像车载导航不一定总能“导”得准确,但有了导航,方向基本错不了。
你也许会问,为什么要弄得这样麻烦,吃综合维生素不行吗?
事实是,综合维生素的营养配比往往不合适——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营养需求,怎么可能用一种配方包打天下?
并且,许多综合维生素与其说是给人吃的保健品,不如说是“化肥”。看看大多数国产综合维生素的配料表,“氧化镁”、“硫酸铜”、“碳酸钙”——这些形式的营养素并不能被人体很好的应用——它们最好的归宿,不是身体,而是土地。
并且,大量的研究表明,综合维生素并没有明显的健康益处。
至于单独补充某些营养素,也往往没有食物本身来得高效。
所以,除非有特殊的身体状况,从食物中获取营养,应当成为一个高营养素养者的首选。
而我帮你整理了各种营养元素所对应的含量TOP5的食物。
>
这一份小小的清单,也许能成为你的天然膳食补充指南。
因为排除了面食,无麸质饮食常常被人担心会造成营养不良。
但对于乳糜泻和小麦敏感的人群而言,因为排除了麸质对肠道的损伤,无麸质饮食恰恰是能避免营养不良的。
而饮食本身只是提供了一个框架,营养的“良与不良”还是在于“怎么吃”。
而决定怎么吃的,往往是一个人的营养素养。
缺乏营养素养的人,即便是进行正常饮食,也同样可能存在各种营养不良。
而具备一定的营养素养,即便需要进行限制性的饮食,也能够比绝大多数人吃得更营养。
而为了保证营养充足,一个有营养素养的人至少能做到3点
①尽量吃真正的食物;②定期评估营养摄入;③针对性地补充营养。
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我们选择了无麸质饮食;
而为了让自己能再好一些,我们成为了有营养素养的无麸质饮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