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牛奶肚子痛,喝牛奶拉肚子,喝奶就不舒服….这样的人,身边不少吧?特别是老年人一定很多见吧?他们的主要表现是只要喝牛奶就腹痛、腹胀、甚至腹泻,主要是腹部症状,倒是没有出皮疹啊,哮喘啊,但是也往往因此而拒绝了与奶打交道。
这是过敏吗?
说到过敏,老百姓认为就是接触了这个外来东西,身体产生不适表现了,但是专业的角度说到过敏,一定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参与了这些过程。其实对牛奶过敏,主要是对牛奶中的蛋白质产生了免疫反应过程,这种对牛奶蛋白过敏多发生在儿童,而且会发生在较小的儿童。在中国整个的人群来说相对发生的几率比较小,在成人就更少。
对于我开始提到的喝奶后腹部发生的腹胀、排气多、少数人有肚子痛、腹泻的症状,中老年人多见、人群中发生率很高的现象,大多数是不耐受的问题,其实是对牛奶中的乳糖产生的不耐受表现。区别过敏和不耐受很重要,过敏的解决办法首先是回避这种导致过敏的物质,不论是食物还是接触的物质,但是不耐受是可以通过少量多次的接触和诱导,逐步减轻甚至消除这些不耐受的症状。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乳糖在自然界中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的碳水化合物,一分子乳糖消化后可以获得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乳糖是儿童体内器官、神经、四肢、肌肉等发育及活动的动力。不论对儿童还是成人,乳糖都是重要的供能营养素,也是促进矿物质吸收和平衡肠道菌群的重要营养物质。
对母乳或牛奶中的乳糖不耐受,主要原因是体内缺乏消化奶里面乳糖的酶,或者这些乳糖酶的活性不够,造成没有被小肠消化的乳糖进入大肠后,被肠道内的细菌发酵,过多的产酸、产气,人体就会感到这些不舒服的症状。看看下面这张图,在亚洲这种问题的发生很普遍,特别是中国,看看颜色是很深的蓝色,说明我们的乳糖不耐受发生率达到80-100%,这与整个人群奶的摄入量少有关。
全球乳糖不耐受发生率分布图
正常的胎儿和婴儿,在出生时唯一一个发育完善的消化酶就是乳糖酶,这张图显示,婴儿出生时体内的乳糖酶已经完全达到或超过成人体内乳糖酶的水平,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婴儿完全可以消化母乳和牛奶中的碳水化合物 - 乳糖,所以婴儿期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的很少,原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发病率也很低!
婴儿肠道中消化酶的发育
怎么就发生了乳糖不耐受?
是的,为什么成人或者老人就会有乳糖不耐受了呢?为什么西方人拿牛奶当水喝也能够耐受呢?为什么小儿腹泻后就容易出现乳糖不耐受了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乳糖酶的数量和活跃程度与利用有关,中国人的传统饮食是谷类为主,而不是奶类为主;传统的生活观念是小儿没有牙齿,不能吃很多食物,所以他们当然要吃母乳或者牛奶,如果长大了,有牙齿了,就可以吃成人食物了,而我们成人食物中奶或者奶制品占比越来越少,特别是现在的中年人、老年人,他们在儿童期、青年期由于经济原因、物质资源的原因、饮食习惯的原因等,喝奶都很少,这样导致体内的乳糖酶由于长期没有乳糖的刺激,不需要他们自然就退化了,所以越少吃奶的人,最早放弃奶制品的人,越容易发生乳糖不耐受的问题。相反,西方人,从小到老都饮奶非常多,吃各种奶制品也很多,他们体内的乳糖酶不论含量还是活性都很高,发生乳糖不耐受的就很少。
另外的原因是分泌乳糖酶的细胞分布在小肠绒毛粘膜的最顶边,如果有腹泻或者肠道疾病,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这些细胞,他们受到损伤,就会出现暂时的分泌障碍,导致乳糖酶缺乏,乳糖消化吸收不佳,产生的乳酸增加还会刺激肠壁,增加肠道蠕动,降低粪便的PH值等,同时出现我们感觉的腹胀、腹痛和加重腹泻的症状,这种情况是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能改善吗?
当然可以改善的,这就是我最开始说到的,过敏和不耐受要区别,目的就是解决的办法不同,乳糖不耐受是可以改善的,办法也不复杂。
对待乳糖酶长期被忽视而没活儿干的,可以通过每次少量的喝奶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能力。逐渐乳糖酶就会分泌的多了,活性增强了,干劲足了,也就是不断少量多次的饮奶,刺激分泌乳糖酶的细胞,激发乳糖酶的活力,慢慢的人们就可以适应含乳糖的食物了。
也可以通过减少空腹喝奶、减少喝凉奶、或者喝奶的时候与谷物等食物一起享用!都可减少喝奶的不适。
对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儿童或老人,可以在腹泻时或腹泻后的短时间内减少含乳糖食物的摄入,等肠道疾病缓解了,肠道中分泌乳糖酶的细胞恢复元气后再进食奶类食品。一般这个时间是2周到2个月。千万不要长期避免乳类食品,或者长期食用去乳糖的食物,这样就又会导致乳糖酶的减少或活性降低。
如果是乳糖酶彻底的歇工了,我们也不怕,还有酸奶、奶酪等,这些都是把乳糖发酵了的奶制品,不用乳糖酶也可以轻松享受牛奶的美味和各种营养物质了。
此外,市场上还有很多去乳糖的乳制品,包括奶粉、液体奶、酸奶片等各种形式,目的就是帮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享受“奶是人类终身的健康伴侣”
总之,乳糖不耐受不是过敏,是可以通过食物的诱导逐步改善的。总之不能因为体内的乳糖酶而轻易放弃奶和奶制品这样宝贵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