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从本文开始,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文章来带你读懂体检报告。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高血压。
1
什么是高血压?
体检时,医护人员都会帮助我们测量血压,然后就在我们的体检报告上写上我们的血压测量值:110/70、120/80等。
问题来了,这些血压测量值(110/70)究竟代表着什么呢?
图 | Unsplash
一般来说,体检报告上(如110/70)的血压测量值的单位为毫米汞柱(mm Hg),通常指的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相对较大的数值(本例中的110)指的是收缩压,即是心脏收缩中期时动脉内的压力最高值,也称作高压;而相对较小的数值(本例中的70)为舒张压,即心脏舒张末期动脉血压处于最低值,也称作低压。
高血压是否指的是收缩压高呢?
其实,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高血压一般指的是收缩压大于等于140 mm 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 mm Hg的血压值,是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而《2017年美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这一标准降低为130/80 mm Hg。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不仅仅包括收缩压高,舒张压高也属于高血压。
图 | 健康学人
有超过一半的高血压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高血压也被称作“安静的杀手”。 而有一些高血压患者会出现头疼、气短、眩晕、胸口疼痛、流鼻血等症状。
血压越高,对动脉血管的压力也越大,对大脑、肾脏、心脏等主要器官的伤害也相应的增大。高血压是引发心脏病和卒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还会引起肾脏衰竭、失明、认知障碍等疾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在每五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是高血压,2016年有超过1000万的人口因高血压死亡。
2
影响高血压发生的因素
引发高血压的因素有很多,研究表明,高血压具有非常强的家族性趋势,即遗传因素是引发高血压的主要因素之一。
此外,一些引发心脏病和脑卒中的风险因素,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长期处于压力环境中、肥胖、糖尿病、高胆固醇、药物滥用等因素,也会影响高血压的发生。
3
我国高血压现状
作为一个13亿的人口大国,我国的高血压人群现状不容乐观。
今年年初发表在《Circularion》上的一篇文章通过对中国31个省份的包括农村和城市约50万人口的调查发现,有超过23.2%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如果将这一比例乘以中国的人口总数,也就是约有2亿5千万人口可能患有高血压,其中还有超过半数的患者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患有高血压,有约40.7%的患者使用了处方降压药物,只有15.3%的患者有效的控制了血压。此外,还有超过40%的中国人口的属于高血压前期,即有约4亿人口在未来可能发展为高血压。
近日,《Hypertension》上也报道了来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军研究组对我国青少年1995年到2014年的肥胖/超重和高血压患病率的研究,发现由肥胖/超重导致的高血压的归因危险度从1995年的6.3%增长到了2015年的19.2%。从长远来看,对于这些人群的高血压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4
高血压的防控
那么究竟该如何预防高血压呢?
此前对高收入国家的研究结果表明,较为低价的药物治疗就可以较为有效的控制高血压,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心脏病的引发死亡率。如在1980年间,美洲地区的高血压流行率约31%,而在2014年,通过有效的药物治疗,这一数字下降到了18%。所以,高血压的早发现早治疗,对高血压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定期检查血压。当血压偏高时,应该和医护人员寻求专业的帮助。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5步法”来控制高血压。
图 | Unsplash
1. 健康的饮食习惯。包括从婴儿期到青年时期,就要倡导健康饮食的生活方式;同时每天的盐的摄入量不要超过5g;每天食用蔬菜水果、减少饱和脂肪和总脂肪的摄入等。
2. 减少酒精摄入。每天的酒精摄入不超过一个标准饮(阅读更多:健康饮酒的标准摄入量是多少?)。
3. 规律运动。对于儿童和青年人来说,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活动;保持健康体重,研究发现体重每减少5kg,收缩压会下降2到10 mm Hg。
4. 戒烟并避免暴露在烟雾环境中。
5. 健康的减压方式。采取积极的方式来调节压力,诸如冥想、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及社交活动等来释放自己的压力。
这就是我们“读懂体检报告系列1”的内容啦,再下一期,我们来聊聊“血脂三项那些事儿”。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As on hypertension
[2]. Norman R.C. Campbell and Xin-Hua Zhan, Hypertension in China Time to Transition From Knowing the Problem to Implementing the Solution. Circulation. 2018
[3].Wang Z, et al. Status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results from the China Hypertension Survey, 2012–2015. Circulation.
[4]. Dong Y, et al., Secular Trends in Blood Pressure and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nese Boys and Girls Aged 7 to 17 Years From 1995 to 2014. Hypertension. 2018
[5]. Jiang He, et al., Effect of New Guideline on U.S. Adults Recommended for High Blood Pressure Treatment. JAMA Cardiology. 2018